泰˙錫度仁波切於一九九六年七月十九日
講於高雄隆多噶察林中心(高雄智慧林)


  今天應本中心要求,我為各位講解三乘佛法,即小乘、大乘、金剛乘佛法。


        三乘佛法皆傳自釋迦牟尼佛,雖然在歷史上或相對的來說,佛陀自證悟後僅傳法四十五年,但在究竟的層面上,佛陀的法教是無限的。遍滿時空並超越其限制。不論佛法是由佛陀弟子記錄成冊或某人直接接受佛陀的傳承,以及各種不同層次的法教,一般均將其分為四大類。或四種不同層面的佛法。他們分別是‘經’、‘律’、‘論’、‘密續’。至於小乘、大乘、金剛乘的定義有時被人以不同的地域或法門來區分。事實上,三乘真正界定的方式在於當一個人在接受及修持某法門時,其本身對此法教了解的深淺或著重點不同而定。以小乘舉例來說,當一個人所接受及修持的法門以戒律為主,並著重一些‘論’藏及少部份的‘經’藏,我們可以說他是一位小乘行者。如一個人所學及修持總含經、律、論三藏,及少部份的密續,則是大乘行者。而一位行者對經、律、論、密續做了全部的修持,將是一位金剛乘行者。故我們可以看出三乘佛法界定的方式在於其對此四種法教所修持的多寡及理解能力而定。但一般人事實上卻經常以地域的不同來區分。譬如當我們看到來自尼泊爾、西藏、喜馬拉雅或蒙古來的行者,就說他是修持金剛乘佛法的。來自中國、日本或韓國的行者,就說他是修持大乘佛法的。而來自南亞國家、斯裡蘭卡、泰國、越南及高棉等地的則說他是修持小乘佛法的。


  這些看法確實存在於一般人心中,但實乃謬見。我之所以稱其為謬見有其理由。因為也許某行者雖來自盛行小乘佛法的地區,且外在亦像小乘行者,但他心中了知真正的佛法並或許修持的為金剛乘法教。又或者一位行者來自大家所公認金剛乘佛法的西藏、蒙古或喜馬拉雅地區,而其本人也屬於金剛乘某傳承的弟子,但他對佛法的了解與修持可能僅止於小乘。但由於大家對佛法表象的認知而將地域當作三乘的代表,長久來也習以為常了。另外一種常以表象區分三乘佛法的就是飲食。譬如我們看見一位行者所食葷素不忌,我們則說其為小乘。而素食行者且不忌時辰的,我們稱為大乘行者。葷素不忌但不食水產及狗肉的行者,我們說他是金剛乘行者。以此法區分是非常表象的。他們飲食不同是因為其生活習慣。我在此提出是因為常常看到人們以此表象區分三乘佛法。


  下面我以不同的修持觀點來說明區分三乘佛法。這要比用地域、飲食、僧服的顏色或剃發的方式實際的多。其實某些地區的小乘行者不但剃發,還剃眉毛。而某些地區的大乘行者只剃頭髮,但要在頂上燒戒疤。而金剛乘行者只剃發不燒戒疤。這些都只是由於某些特殊原因、風俗習慣或歷史背景不同而已。以此區分仍為表象。


  現在我們導入正題。



  首先佛陀所傳小乘佛法的‘律’藏在訓練我們‘身’及‘語’方面。雖然其中也包含了‘意’的訓練,但大部份還著重‘身’及‘語’。譬如教我們‘身’的正確行為及‘語’的謹言慎行。而其目的在發展我們‘意’的正確心態,使心更為明晰平靜。用‘戒’及‘禪修’使心趨於平靜,進而克服輪迴之痛苦。此即小乘佛法之精義。


  在‘論’藏中,佛陀談到宇宙間一切事物如心理學、原子學、分子學、物理學、精神科學及各種層次的數學等的科學。佛陀將此巨細無遺的教示後人在使其了解一切以克服無明。而無明即是對事物的認知不足。這些皆記述於佛陀最好的法教之一的‘論’藏中。


  在‘經’藏中,佛陀開示了身、語、意方面的修持。但主要卻著重於‘意’的訓練。而其中之精義即為‘菩提心’與‘空性’。事實上,除此二者之外,佛陀在經藏中幾乎已說明了一切。其所教之目的在使眾生脫離輪迴之境證至佛果。所包含之見、修、行各法均已載入其中。


 ‘密續’是佛陀甚深之法教,其精義為‘轉化’。轉化之意在闡明眾生轉化成佛之過程是如何發生的。這不像是一個人學成畢業,學校給你一張畢業證書並在上面簽名蓋章,證明你已畢業成佛了。不是這樣的。我們之所以由一個無明眾生終至轉化證悟成佛乃因每一眾生之本質即為佛。在法教中稱為‘佛性’。而轉化的方法及意義是無明眾生經由‘身’、‘語’及最重要的‘意’之訓練證悟成佛。雖在究竟層面上,眾生與佛無二無別。但相對的來說,雖然你具有佛性,但尚未證至佛果,故仍有差異。這些轉化的真義均載於佛陀密續法教中。特別是其中所述的‘法身’、‘報身’、‘化身’之觀念。舉例來說,我們的身體、語言及心意,分別具備了化身、報身及法身的潛能。‘心意’的另一個名辭即前面所說之‘佛性’。因此,整個密續法教即在教導我們轉化,如何由眾生轉化成佛。


  以上我們可以了解佛陀如何以這四種不同概念示教。


 


  我來台多次,但發現人們似乎對此四種法教的定義並不很清楚。或許是對其不了解。譬如我常聽到有人在讀一本佛典,而人們就說他在念經。事實上他讀的可能是‘論’藏、‘律’藏或‘密續’。你應確知他讀的是哪一‘藏’而下定論。而不能說只要看到佛書都稱為‘經’。這就像你不能看到一個人戴著帽子卻硬說他戴著鞋子一樣的張冠李戴。‘經’、‘律’、‘論’、‘密續’是佛法中不同種類的法教。它們各自的主題都定義的非常明確。這一點非常重要,不可混淆。因此,我們每一位都應對此四種法教內所包含之內容詳加了解,才不會在進入小乘、大乘、金剛乘佛法中有觀念上的誤差。


  由於我個人是修持金剛乘法教,各位有些已在金剛乘佛法上有所修持並且想聽一些有關於此的觀點。以下我將就此加以詳述。


  前面我們提到一位金剛乘行者應同時修持佛陀經、律、論、密續四種法教。舉例來說,他應如同小乘行者一樣接受身、語方面的訓練,再加上一些‘意’的修持。亦應如大乘行者般接受菩提心,六波羅蜜多及空性的訓練。由此進而認知,了解何謂‘佛性’,並激發轉化自己的身、語、意。再由‘意’的潛能將我執的輪迴轉化成法身。為達此境,他們接受傳承灌頂,禪修的觀想以及祈請文的法教。經過這些訓練,才是一位真正的金剛乘行者。假如我們對經、律、論沒有基本的認識與了解,而自認自己什麼都行是不能真正的成為一個金剛乘的行者。我們常聽說金剛乘佛法是最高深的活教。此話沒錯。但它為什麼是最高深的呢?譬如這裡有一棟三層樓房。那第三層一定是最高的。可是這第三層是建基在第一、二層樓之上。沒有一、二層,即無第三層。假使你身在第三層樓的高度,而下面沒有一、二層,那是很危險的。因為你一旦摔下來可是有兩層的高度,會摔的很重的。因此,當我們所說的‘高’,那是因為有了很深的基礎才將你墊高的。假如沒有這些基礎,你比小乘還‘低’。故我們可知金剛乘佛法的確是佛陀法教中最高的。但先決條件是先經過小乘、大乘的訓練才使其‘高’。否則它將是‘高’的相對。


  一位金剛乘行者首先應接受身、口、意方面的訓練。沒有經過這些訓練,心不可能平靜。一個不平靜的心,亦不可能明晰。心不明晰,不但無法了解菩提心及空性,更可能對其造成誤解。所發之菩提心將不純淨。而經由身、語、意漸進的訓練才能使心平靜明晰。由此而上,才能對密續中的‘佛性’有所了悟。也才能‘觀到’、感到自己佛性的潛能。在此之前,你只是相信或期盼有這回事,但並不真正認知它。因為你從末體驗過‘佛性’,而且對它也沒有概念。所以‘轉化’對你也沒什麼意義。你甚至不知到底要轉化什麼。因此,基本身、語、意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他能對治降服自心使其明晰。明晰的心來自於平靜的心。我們總不能說丟喝一百杯咖啡來平靜自心吧!那會使人發瘋的。平靜自心是來自身、語、意的訓練。但這也要有此認知才行,否則這種訓練對你來說只是一種懲罰,如同處處受限制的監獄囚犯。事實上,修行不是如此的。它的意義在運用方法來克服使自己混亂、不明晰的‘心’,使其平靜、明晰。修行是一種快樂,一種榮耀,而非懲罰。如能對這些甚深的定義能了解,將有助於我們真正看清修行的價值。


  當心不明晰時,每一件事看起來都非常困難且不可能真正明了事物。舉例來說,在佛陀法教中曾提到,在相對上,每一件事皆緣由其因。此即因果或‘業’。而佛陀又說,究竟上,眾生的本質即是佛。因此整個宇宙皆為佛土。這是佛陀在金剛乘佛法中一項非常簡單、明確的一個法教。但如果你的心不夠清明的話,這麼簡單而且有正面意義的法教將被誤解。並由此一連串誤解到其他的法教。例如人們常常會想,既然一切事物皆由於因果業力,則對每一件事都抱悲觀困惑之心。也有人前來述說抱怨他的家務事,事實上這種事在每一個家庭都會發生。就好像有生就有死,有色身就有病痛一樣,是很自然且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的,不足為奇。但一個人只注意到自己的事那問題就大了。如果把眼界放開看看周遭的話,就會發現這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如此就不會小題大作而能輕易處理事物。整個問題也立即改觀。因為事情不會一直在那。每一件事不論好壞皆為無常。人們之所以對此認識不清是由於沒有一顆明晰的心。


  另外常常有人前來對我說他發生了某某事,問這是否為‘業’?我回答說:‘佛陀曾講,每一件事物皆由於因果’。然後他不再談論此事。但緊接著又間:‘我在股市損失了不少錢,這是否為我的業?’我剛剛才告訴他一切事物皆為業力的顯現,而股市當然不例外。過了一會他又問:‘醫生要我開刀動手術,這是否為業?’這樣不斷的反覆其辭問的原因在於沒有一顆明晰的心。因為如此,他連別人所說的都聽不清楚又怎會明確的了解別人的意思呢?就好像手指雖小,如放在眼前,它可遮天,讓你什麼也看不見。將手指移開,原來它只有那麼小。同理也可對照許多其他的事。因此,心一旦明晰,則一切所見均將不同,反之亦然。明晰的心源自於平靜的心。心如平靜,則自漸明晰。這也是佛陀為何以禪修來訓練我們的道理。


  如果我們能清楚的‘觀’到,會發現不論在家中或外面所遭遇的問題都是誤解。由於沒有明晰的心,對事情連聽、說、看都無法適當的表達或接受,以至於將事情弄得複雜而使之呈現負面的作用難以控制。如果我們究其根源,會發現其實什麼也沒有(我這不是談論空性)。在西藏常有一個故事引以為喻。有兩個國家交戰十八年,死亡數千人。而戰端的起因僅為面子問題。因為在一個宴會上,每人都有一個麵包。而其中一人只得到半塊而感到不悅。因此,為了這半塊麵包,兩國交戰十八年,成千的百姓死亡。不論這故事是事實還是虛構,但許多事情都是像這樣發生的。如我們探究起因,其實不過小事一件。甚至比半塊麵包還微不足道。


  一旦我們有了小乘的基礎,接下來一件很重要的修持就是菩提心。修行不具菩提心,則不可能進入金剛乘。否則金剛乘佛法對你而言將不具任何意義。菩提心之意為我願一同與眾生解脫輪迴同證佛果。具有如此真誠的菩提心,才具備了進入甚深金剛乘佛法之條件。我之如此說的原因乃因金剛乘法教的精義是‘轉化’。究竟的轉化即是成覺。成覺之意為無限的解脫與自在。假如證悟成覺而不去度化眾生,則成覺本身亦不可能‘無限’。所以沒有所謂有限制的佛果。成佛必定是無限的。而有限制的佛陀即非佛陀。故轉化成覺的目的與定義就在助一切眾生解脫。它也就是菩提心的定義。因此,欲成覺而不具菩提心幾乎是不可能的。這種事絕對不會發生在我身上。這也是縱使你有修持,而且能夠‘明心’,但如不具菩提心,這種明心將是你個人的事而非佛果。佛果比明心這件事超越許多。它是無限的解脫成覺,是為一切眾生解脫輪迴,是無限的目的。


  假若沒有小乘與大乘的基礎與了悟而宣稱自己是金剛乘行者並可利益眾生,將使你喪失或毀掉你多生劫所累積之善業。如同你所建立的一切被大火摧毀。而我執將像是那一把火。因此,我們需牢牢的記住,金剛乘最重要的在於奠下根深的基礎。否則由於一念的我執,將種下極深的惡業。


  另一件事我想提醒各位,常常很多人在累積功德,但卻不知有哪些事會經易的毀掉它。如果不了解此事的話,雖然我們一時積了一點善業,卻會在一念之間毀掉累世所積之功德。而此中最嚴重的即為我執。如果我們認不出我執而加以控制的話,後果極為嚴重。舉例來說,當我們做了一件功德,那是好事。但如一時驕傲自己所做,則不但其善業沒有了,連帶過去多世所積善業也因傲慢而毀於一旦。因此當我們做完一件功德後,通常的作法是將此迥向給一切眾生。不可像拿著武器般的護為己有並展示給世人看。我們應該誠執謙恭的將它迥向給眾生。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為何我們修完法後要虔誠、恭敬的迥向的原因。當你做完回向以後,才是真正的布施利益他人。但並不是說你不可記住或談論你的善行,而是不可將之誤用或心生傲慢。你覺得為此善行快慰是好的,但不要產生我執傲慢。快慰是正面的意義,而傲慢則是負面的惡業。


  希望今天所教能對各位有所幫助。最後一件我剛剛想到我們應該做的事。作為一位金剛乘行者,在參加任何一次開示、修法、禪修或各種形式的法會時,都應有這是為了成覺的想法。常常有人要求我給他們贊巴拉,因他們認為會帶來財富。但你應該想一想你為何要贊巴拉。它的目的是為了修行者克服貧窮的限制與痛苦而在成覺之路上有所幫助。有了財富,可以行善幫助家庭及他人以至於提升自己終至成覺利益一切眾生。因此,贊巴拉雖是一個例子,但我們所做每一件事都應以成覺利益眾生為目的。否則為求贊巴拉得到財富是全然無效的。我們得到財富的目的是為眾生,而此目的需真心誠意的去實踐,不是掛在嘴邊。如此,贊巴拉或其他你所祈求的智慧、健康、財富等諸佛菩薩的加持才會實現。否則枉然。


  今天我以這基本的法教與各位分享。如有剛踏入金剛乘佛法的弟子,希望這些能對你有所助益。如果你已修持了金剛乘佛法,也希望能對你有所提醒。但無論如何,這些基本的原則應常記在心。一件事情說了千遍仍不記得,也是無用。如能一次就牢記,將獲益良多。參加法會的目的即在提醒你並照著終身實行所學,這才是今天開示的目的。我誠摯的希望這些對你有所幫助。永遠別忘了成覺的重要。最後一件事我想提醒各位,這也可能對你的修持有所助益。我常常看到有些弟子修法時似乎繃的太緊了些。修法應該是輕鬆自在的。但他們看起來好像是要藉著咒語的力量全神貫注在某樣東西,認為可以用神力使它燃燒一樣。這是幻想。他們之所以如此乃因過去傳承中的一些祖師確有神通的示現。如密勒日巴曾飛行於空中。不僅是他,就在最近的五、六十年前,西藏仍有許多大成就者顯示


  飛行於空的能力。這不是傳說,而是事實。另外像大家所熟知的大寶法王亦曾留其足印於岩石上。這些都是神通。但它不是拼命想要就可以得到。就像功夫一樣,只要經過訓練就有輕功或劈磚的能力。如為了神通而修金剛乘,將永遠無法達到。金剛乘的神通是由於轉化後的成果。將化身的色身潛能,轉化至涅盤的宇宙,外在色身的神通自現。密勒日巴的飛行於空並不是為了賣票作秀,而是對他來說,走路與飛行並無差異。神通的顯現在於一切均已被轉化。故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轉化成覺而非為了某些神效。我常常對人說,如果你想點燃一支蠟燭,不必費心二十年的苦修,只需到隔壁雜貨店花幾塊錢去買包火柴就能辦到了。不需要如此辛苦來修神通。如果有了神通而心仍然愚痴無明,那你可能會把人家的房子都燒了。因此,尚未成覺而有神通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它可能被誤用,而對誰都沒有好處。希望各位不要再將神力與神通誤解了,它們的定義完全不同。


  今天的開示到此為止。不要因為最後對神通的開示不如你意而感到失望。如果能好好的修持佛法,你會發現每一件事,包括你自己身體的化現都是一項奇跡。最後我們將今天的功德一起回向給所有眾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桑千貝瑪卻闊林 的頭像
    桑千貝瑪卻闊林

    桑千貝瑪卻闊林

    桑千貝瑪卻闊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