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節錄自創古仁波切《印度佛法發展》

當我們提到佛法,通常是指佛陀的說法。不過佛法其實有兩個意義。其一,就是來自佛陀開示的經教上的佛法。其二,是由個人證悟所得的佛法。事實上,佛法是來自證悟。證悟是指對法界一切的如實認知。要能如是認知,就必須精進有恒地培養禪修的能力。通過禪修,我們會得到對實相從未有過的洞悉。禪修者在這些洞悉中,可以得到圓滿真實的證悟。這些證悟就是證悟的佛法。但是,要得這些證悟,我們要有一個起步的基礎。我們要從來自佛陀的佛法經教開始。

經教也分兩種,就是經的教法和密續的教法。佛陀是通過三轉法輪開示經的教法的。佛陀初轉法輪開示了小乘法教。這些法教是為心智尚未廣開,亦未有宏願要得到無上開悟的人説的。

佛陀二轉法輪時,是開示空性及般若法教。這是大乘法教。

佛陀三轉法輪時,就把以上經的法教,和密續法教整合。這時,佛陀開示了眾生皆有佛性的真諦。
 




佛陀是在瓦拉那西一個叫鹿野苑的偏僻地方初轉法輪的。佛陀在證道之後,有49天保持緘默,並未宣示所得法。這是要說明佛法是非常難得,稀有和珍貴的。佛陀保持緘默,直至被勸請說法。很多天人,包括梵天都勸請佛陀說法。佛陀被勸請後,就到瓦拉那西的鹿野苑為五比丘說法。這五比丘在過去已和佛陀結了緣,因此才能成為佛陀的首批弟子。

佛陀初轉法輪所開示的是四聖諦。佛陀要開示四聖諦,是要所有跟隨他修行的人知道,他的法教究竟是甚麼,為甚麼要修學,及修學後會有甚麼結果。佛陀通過開示四聖諦,要把修行之道清楚說明。

他指出,若我們不修行,我們便會繼續浮沉輪迴苦海;若我們修學佛法,我們便會得到涅槃解脫。佛陀說苦是輪迴的本質,苦也是我們要清除的東西(苦聖諦)。他又說苦是來自煩惱的情緒(心靈染污)及業力(集聖諦)。要消除輪迴之苦,我們便要尋求涅槃解脫。而這又分作兩個部份,就是要止息惡業,及讓涅槃安樂出現(滅聖諦)。而要達成這目的,就要修道(道聖諦)。由於輪迴的本質就是苦,因此,要徹底除苦,我們便必須要超越輪迴。因為涅槃即自在,我們便要成就涅槃。但是要停止輪迴成就涅槃,卻不是件易事。我們要先除去輪迴的因,才能得到涅槃。佛陀開示四聖諦,也是要說明輪迴涅槃兩者的因果關係。苦受來自煩惱情緒如貪、瞋、痴和業力等,因此,這一切都要清除。而涅槃自在則來自修道,因此,我們要在法道上修行。

佛陀就是通過以上的方式開示四聖諦。他說明輪迴和涅槃這兩者,都有著個別的因果關係。

佛陀在瓦拉那西的初期說法被稱為「初轉法輪」。後來他又在王舍城附近的靈鷲山二轉法輪。當時聽法的都是阿羅漢及菩薩。二轉法輪主要是弘揚般若。在這期間,佛陀開示了空性和菩薩行的六度。

在初轉法輪時,佛陀說我們要止息輪迴才能得到涅槃。但是怎樣才能做到呢?這是否意味著,我們要到一個我們從未到過的地方才能找到涅槃呢?我們是否要塑造一個叫涅槃的新東西呢?絕不是這樣的。我們只要能對世間有如實的認識,要明白我們現時對世間的認知是錯誤的,並且能除去我們的心靈染污,我們便能達至涅槃。我們能證知諸法實相時,也是我們成佛之時。

佛陀三轉法輪開示的法教亦可稱作了義法教。他曾在舍衛國等地方作這些開示。聽法的都是大菩薩。這時期佛陀的說法指出眾生皆有佛性。我們或會奇怪,為甚麼佛陀要在弘法的最後期才開演這些法教呢?原因是,在佛陀二轉法輪時,他開示了空性的道理。對這些法教認識不透徹的人,會認為佛教為達至涅槃的修行,只是追求沉空斷滅。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誤解,佛陀在三轉法輪時,開示了心非空無的道理。當修行者成佛時,心的清明本質便會顯現。心的本質並非混沌,卻有它本身的清明淨智。能除去把我們矇閉的愚昩,我們內心的清明智光便能顯現。心的清明智光顯現了,我們對輪迴和涅槃便會有如實的認知。
 



密續

以上談及的三轉法輪都和佛陀開示的經的教法有關。佛陀也開示了金剛乘的密續教法。佛陀開示了四密續,就是事密、行密、瑜伽密和無上瑜伽密。

佛陀也曾在不同的地方開示密法。有時佛陀是在天界如兜率天等說密法,有時卻在人間,在印度多處開示密法。受教的都是修密咒的菩薩、勇父及空行母。經的教法已對法界本質有甚深開示。而金剛乘的教法卻能令修行者更易更快成就。金剛乘教法有這個優點,是因為它提供了方便道的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本尊修法,及直指心性禪修法。

佛陀就是這樣在不同時間、不同地方,向不同的人轉法輪,分別開示小乘、大乘和金剛乘教法。由於佛陀要向不同根器的人說法,因此,在某一時間,他好像只是在傳授小乘、大乘或金剛乘的教法。不過這只是聽法者的個別理解。不同根器的人會把他的說法理解為小乘、大乘或金剛乘的教法。佛陀雖在一處,卻能以神通力,同時在他處為其他眾生說法。

由於理解的不同,有些人就以為佛陀只開示了小乘法,而大乘並非佛說,只是某些人所杜撰。有人相信大乘是佛說的,但金剛乘卻非佛説,認為必是他的弟子所虛構的。認為大乘和金剛乘都不是佛說的人,是因為他們視佛陀為一個普通人,並無特殊的悟境,否定佛陀應世是為了慈悲救度不同根器眾生。若我們只視佛陀為一個普通的印度人,我們自然會懷疑他是否真的開示了三乘教法,並且會在這些不同教法中作諸多取捨。

把佛陀視作一個普通人,認為他沒有完全的知識,無法開示一系列完整的佛法,或認為他只能在一個空間說法,卻不能在其他空間說法,都是錯誤的。我們不應有這些想法。佛陀不是個普通人,不過他也不是神,不會喜歡你時便把你送到天宮,討厭你時便把你送到地獄。不過,我們不把佛陀視為神,不等如說佛陀並無任何特別知識,智慧和證境。他確是個非凡的人。他的確開示了一系列完整的佛法,內容並非自相矛盾,卻有個別特色。

若佛陀能留在世上幾千年當然是很好的,不過這又會令人覺得佛陀並非無常,會導致很多邪見生起。佛陀的肉身也要死亡,正好說明有生必有死,無人能免。因此,佛陀的涅槃,能令我們對生命起無常想,對世間生厭倦捨離心,於修道感到有迫切性,並令人對佛法起珍貴難得想。就是這緣故,佛陀要在拘尸那國入滅。

為甚麼佛陀要在世間應化呢?佛陀降世是出自他的慈悲,他希望一切眾生能離苦得樂。他要通過開示四聖諦或二諦(世俗諦和勝義諦),帶領個別眾生踏上解脫之路。他說明我們都可以選擇快樂,可以踏上能導致真正解脫之道。佛陀就是因為對我們有很大的慈悲才要轉法輪,開示他所證得的佛法。

第一次結集

佛陀涅槃後,他的說法在三次佛法結集中,準確無誤地紀錄下來。佛陀說法並非依據書本,也沒有把任何佛法以文字著述。弟子們有疑難便到佛陀處發問。佛陀則會解答這些問題。事實上,佛法就是佛陀給與弟子們的問題的答案。弟子的問題讓佛陀能借題發揮,解說法界的真諦。

我們或者會問,若佛陀只是口頭說法,沒有把佛法寫下來,那麼,怎知道時間一久,他的說法會否被誤傳,或遭到更攺呢?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很多跟隨佛陀的弟子是出家人,完全投入學佛。他們聽聞佛法之後,便立即依教奉行、增長智慧、速證道果。他們有無誤的記憶力,對佛陀所說法都不會忘失。

佛陀涅槃後,他的大弟子摩訶迦葉召集了五百阿羅漢舉行會議,把佛法結集,讓佛法能保持原貌。這次結集在王舍城靈鷲山附近的班巖(Banyan Cave)舉行。在這次結集中,阿難陀、摩訶迦葉和優婆離都分別主持了會議。參加結集的佛弟子們把佛陀所說的法背誦出來。他們開始背誦的時候,都以「如是我聞」四字開始。優婆離主持了戒的結集,阿難陀主持了經的結集,而摩訶迦葉就主持了論的結集。就是這樣,佛弟子把佛陀的開示正式地以律、經和論三個類別,準確地保傳下來。

第一次結集的目的,是要把佛陀的說法原原本本地紀錄下來,不容許任何錯漏。因為,若經的一部分內容遺失了,佛陀的說法便會不完整。因此,佛弟子要把佛法全部無誤地紀錄下來。當然,我們當中可能會對結集了的佛法是否絕對純正,是否完全沒有被扭曲生起疑問。佛陀既無著作,那麼,佛法會否有部份內容遺失,或被他的個別弟子增多減少,令流傳下來的佛法並不純正呢?

我們是不須有這些疑慮的,因為結集的阿羅漢都是聖者,對佛陀非常尊敬,一定會如實紀錄佛陀的全部真實法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桑千貝瑪卻闊林 的頭像
    桑千貝瑪卻闊林

    桑千貝瑪卻闊林

    桑千貝瑪卻闊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