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常

無論外在或是內在,一切事物、一切現象皆是無常的,一切心所投射的,心所認為是真實的、堅固的事物,都是虛幻不實的。

以外在的現象來說,每個世界都有「劫」,在一劫中,世界從「成」、到「住」,然後「壞」,而成「空」,然後世界再成、住而又壞、空,所以宇宙一切都是成、住、壞、空循環不已的,沒有一個世界是長久不壞的。

單就我們地球的一年來說,一年之中有四個季節,每個季節都不斷在變化、進行著,我們沒有辦法一直停留在某個季節而不變動,一年十二個月,三百六十五天,亦是不斷地消逝,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小時六十分鐘,分分秒秒都不斷地在流逝中。怛我們對此無常的現象卻一點也沒有察覺,沒有體悟,不但如此,我們還以為這短暫的一切是真實的,而若能了悟無常,就能發覺以前我們所堅信的「一切皆真」的觀念是完全錯誤的,事實上任何事物都是短暫虛假的。

不僅一切外在現象是無常,生命亦是無常,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便一分一秒地接近死亡,但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自我」是不變的,事實上我們也是永遠在變的。

世界上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死掉,而且死的原因並不一定都是疾病、饑餓或貧困,身體強健的、有錢有勢的、或知識淵博的人照樣不斷地死去,沒有什麼事物能保證我們免於死亡的,生命結束的一刻到來時,我們所擁有的財物、親友、知識等完全幫不上忙,我們為了生活,費盡一切心力去工作賺錢,但這些努力在死亡到來的時候卻一點用處也沒有,不僅如此,我們還因貪嗔痴而造了許多惡業,導致我們受更多的痛苦,甚至下墮三惡道。

因此,貪戀此生短暫的享樂是毫無意義的,我們應該做有意義的事,將目標指向永恆究竟之樂,那就是修持佛法,進而開悟成佛,若是我們能夠對無常有深刻的了解和體會,進而發出渴望開悟成佛,解脫輪迴的心願,這即是無常諦的宗旨。

為什麼我們對此生會如此地執著呢?這和種種生理感官的享樂刺激有很大的關係。

想一想,為什麼我們總是沒有時間來修行,總是得一直忙碌地拼命賺錢?這都是為了此肉身的各種需要或享受,我們的配偶、朋友……等等,亦都是為了此短暫的生命,但我們仔細地想一想,事實上此肉身根本是導致下墮三惡道的根源,為了追求快樂和享受,以致於我們沒有辦法振奮起來修持佛法,因為我們得不斷地以貪、嗔、痴去爭奪財勢,然而死亡到來的時候,我們得離開這具我們曾十分照顧保護的身體,不久這肉身立刻腐爛、臭氣沖天。

死亡是沒有一定什麼時候才會降臨的,生命隨時隨地都可能結束,沒有什麼能保證你明天還能活的好好的,有了對無常的體認,便能將此肉身轉化成為開悟解脫的利器,而避免使其淪為造業的工具。

(二)業果不壞及輪迴過患

有些人知道生死無常的道理,但他們並不害怕,他們認為死了之後,必定還能投生人道或天道,然而要往生人天善道,必須要持守清淨的戒律,在現今的社會上,很少人能持守戒律,一般人持守了幾年的戒律,便無法再持守下去。此外,我們回想一下,不用說過去多生多劫,單單這一輩子,從出生到現在,我們就造了多少的惡業?地獄道那種無法比擬的痛苦和恐怖,是由嗔恨心所導致的,回想一下,你曾經發了多少次脾氣?嗔是地獄之根,仔細回想一下自己所造下的惡業,你就能更發心來修持佛法了。

也有人會問:投生地獄道有什麼不好呢?

讓我們來想像一下,每當夏天到來的時候,炎熱的天氣讓人十分難受,然而地獄的熱,就不光是熱而已了,極熱地獄的大地是由燒紅的鐵所形成的,此外,地獄眾生還得被喂食銅液、岩漿,夏天的熱就夠難受了,又怎能忍受地獄之熱呢?有人會說:「我們死後,離開肉身,如何能感受地獄的熱呢?」感受地獄之熱,就是現在感受天之熱的,那就是「識」,承受地獄的熱苦,就是我們的識。同樣的,當冬天來的時候,冰風雪雨,也是冷的不得了,而在極冷地獄,寒冷之極,眾生的身體會凍裂成無數小塊,同樣也是非常可怕的痛苦。

而且地獄的苦並不是一下子就結束的,地獄道的眾生壽命都有千萬億年之久,這些都是投生地獄的可怕,導致眾生投生地獄的,就是嗔恨的力量,在世上我們常常將嗔怒、生氣當作是保護自己的武器,但結果就是投生於極冷或極熱地獄。

再談到「貪」,我們都有貪婪之心,以致無法廣行布施,並墮入餓鬼道,受極度的饑渴之苦,平常我們一天沒吃沒喝,就已經餓得受不了、渴得受不了了,餓鬼道那種千萬年的饑渴,根本無法想像。

導致眾生投生畜生道的是愚痴的力量,畜生道也是極為痛苦的,投生畜生道得承受不斷的恐懼和不安,甚至沒有辦法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此外畜生道的眾生完全不能從事任何善業,甚至得不斷地為生存而殺生、爭鬥。

接著談到阿修羅道,導致投生阿修羅道的因素,是善業和嫉妒--一種好爭好強的心態--的混合,比如說你修持佛法,但卻因為別人的修持比你更好,或是別人比較受上師注意,你就不高興,雖然修行是一件好事,但你心存嫉妒、和別人比較心態,因此這種心態會導致投生阿修羅道的結果,終生將經歷無數的爭吵、打鬥,而由於這些爭鬥,未來將墮入下三道。

然而如果一個人修持佛法,持戒清淨,但卻心存著驕傲的心態,這便將導致投生天道的結果,在天道的天人,暫時有種種享樂,毫無痛苦,但這些都是短暫的,在天人臨終時,會有種種徵兆出現,如:身體發臭、親友離去、裝飾花朵消失……等等,而因為他們一生只知道享樂,從未想過修行這回事,因此他們通常會下墮三惡道。

然而要投生暇滿的人道是很困難的,就算能投生人道,也得遭受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等等的痛苦,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此外,不斷地為生活所需而忙碌奔波,亦是人道的痛苦之一。

身為人道眾生是很有威力的,無論你造什麼業,都能累積很大的果報,因此如果你走錯了路,例如掀起了一場戰爭,殘殺了無數生靈,你就能造下無量的惡業,人道是極具威力的,我們應善加利用這力量,千萬不要做任何傷害別人的事。

(三)慈心與悲心

輪迴的苦是極為恐怖的,二乘人就是洞視了輪迴是澈澈底底的苦,所以他們急於證阿羅漢果,解脫輪迴,而雖然他們並未以救度眾生為主,但並非就表示他們一點慈悲心也沒有,他們可以說是因為恐懼輪迴之苦,急於證取涅盤,而一時忘了其他眾生,舉個例子,有一對夫婦家裡失火,夫婦兩人驚慌地連忙逃出屋外,卻一時忘了房裡還有孩子,聲聞緣覺也是如此,然而二乘人在證阿羅漢果之後,要能繼續向究竟的佛位邁進,就需要慈悲心了。

要培養慈悲心,必須有十分堅強的意志,一個懦弱缺乏毅力的人除了對一切都縮頭縮腦的之外,甚至還會影響到他周圍的人,在面臨挑戰的時候,他也會背棄朋友,臨陣脫逃,這完全不是慈悲的大乘菩薩所應有的行止,修慈悲心的人必需要十足的勇氣和膽識,當然在一開始並沒有辦法生起廣大的慈悲,大慈大悲是必須經過不斷的修練才生起的。

要如何修慈悲心呢?

首先,我們知道世上對我們最好的人是母親,她生我們、養我們、照顧我們,供我們上學念書,她每天所做的事,幾乎全都是為了我們,我們能有這寶貴的人身來修持佛法,也是母親的恩賜,所以現在我們修行,決不要只為自己解脫就好,一定要讓母親也能夠解脫成佛,這樣的想法和發願,便是發慈悲心的第一步。

接著我們想一想,在輪迴中,我們已受生無數次了,因此,一切眾生必都曾是我們的母親,這些過去世中無數無量的母親也都曾經細心地呵護過我們、照顧過我們,因此我們也要令這所有的母親都能解脫生死輪迴,但一切眾生為了生活,得不停地忙碌工作以積聚財富,以致不能全力地來修持佛法,因此我們更要關愛這一切曾為慈母的眾生,願能即刻令他們都明心見性,了生脫死。

由對母親的慈愛開始,進而發展到一切眾生的慈愛,便能減弱所有的煩惱。

慈悲心減弱了我們對自我的執著,因此貪慾也降低了,通常人對某事物很貪執的時候,完全是由於以自我為重心所引起的,我們總是希望自己能擁有一切美好的事物,因此我們是貪執的,然而當自我不再那麼重要的時候,也沒有什麼好貪的了。

同樣的,慈悲亦減弱了嗔恨的心,因為現在我們已衷心要利益一切眾生,當我們對一切眾生都有慈愛心時,也不可能會有仇恨的心態了,這是十分肯定的,同時,嫉妒的心也消失了,平常我們會嫉妒別人,是因為看到別人比我們好,比我們有成就,故心中不服,而現在我們心中懷著希望別人好的願望,所以當別人成功幸福的時候,正滿足了我們心願,那來的嫉妒呢?同時,吝嗇心也沒有了,因為吝嗇是因為我執很強,不願處於匱乏或不安的狀態所引起,而當你感到別人比自己重要的時候,心因此放開了,所以能真誠地利益他人。

慈悲心的培養是有很大的益處的,當修行人愈能降低心中的五毒煩惱時,他也就愈有力量能跳出輪迴,這就是最究竟的利益--開悟成佛,而就現世的利益來說,一個充滿慈悲心的人是到處都受歡迎的,不管在任何社會,或與任何人相處,都能十分融洽和諧,不論在任何壓力或逆境之下,都應保持慈悲的心,就如同母親對他的孩子一樣,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母親對孩子的愛是不會改變的,而這樣的慈悲是到處都受歡迎的,每個人都喜歡善良的人,沒有人喜歡自私的人。

此外,慈悲心亦是最有威力的護身符,譬如有人對你十分仇視,甚至以暴力攻擊你,但如果你一點都不發怒,而十分溫和平順,心存慈悲的話,他的嗔恨便可因此而被撫平了,故你保護了自身,你也保護了對方,使他免於再造業。

慈悲心是最有力量的防衛武器,人都害怕別人施予種種身體上或心理上的攻擊和傷害,但如果我們能在受攻擊的那一刻保持慈悲的話,便能完全摧毀對於「自我」的執著,因此,任何想攻擊或傷害我們的人,亦變得毫無目標可言了,因為我們已經完全沒有我執了,要打要殺,要咒要罵都沒有關係,就像有人要射箭,但我們卻把箭靶移開了,射箭的人也失去目的了,把我執去除,就像是將箭靶移開一樣。

總而言之,慈悲的心不管是對自我還是他人來說,都是最好的防衛,否則如果你本意別人的攻擊或咒罵,而總是想爭回一口氣,想報復的話,那只會導致彼此間不斷地冤冤相報,結果只是招來更多更嚴重的傷害而已,因此,最安全的防衛,就是慈悲心。

人們在遇到一些障礙或生病的時候,有時會請喇嘛修「施身法」,來消除障礙或疾病,「施身法」就是修法的喇嘛,以慈悲心邀請所有作怪的妖魔鬼怪,以親切和靄而非命令式的態度,告訴他們:無論他們要什麼,血、肉、骨頭……等,都盡量不要客氣,要什麼就拿什麼,直到滿意為止,而施身法修完之後,障礙或疾病總能消除、痊愈,這不是用法術來擊退這些妖魔,而是用慈悲的威力。

(四)發菩提心

能發大慈悲心的行者,就能生起菩提心。菩提心是弟子在上師或善知識前,發願要度一切有情眾生,這是一種戒,先前你只是生起慈悲心的心來對人而已,在此你的慈悲心已經十分廣大,故你願持守菩薩戒,利益一切有情眾生,這即是覺悟之心--菩提心。

在現在的社會中,一個人就算發願要持守菩薩戒、行菩薩道,也很難堅持下去,這就是因為慈悲心不夠,譬如你有一個孩子,若你很愛你的孩子,那無論你是高興、悲傷、快樂或失意,你都依然會愛他,這種堅持就是慈悲的力量,因此我們無法堅持菩薩行,就是因為缺乏足夠的慈悲力。

身為一個菩薩,必須行十波羅蜜多,以實踐菩薩行。

第一是「布施波羅蜜多」,這是指在物質上,施與別人種種財物,在行為上,則竭盡所能地幫助別人,在言語上,給別人鼓勵、忠告和建議,而在精神上,則懷著慈悲樂於助人的心情;只要能抱著一個喜悅的心,要做到這些是可能的,而我們若是感到很難做到這些善行,就代表我們自私的心態並未去除,自私會使布施之行變得很困難,但如果我們能以更開闊的心胸去品嘗布施所帶來的喜悅時,一切都變得容易了,在布施波羅蜜多中,特彆強調無論我們作了任何有形或無形的布施,心都應該安住於空性之中,不對所施之物、接受布施的人以及行布施的自己起任何念頭,這即布施波羅蜜多。

第二是「持戒波羅蜜多」,意指行者以戒律的持守,來遠離惡業的造作,當然你也會期望別人也能持戒,但一切都以自律為最重要,此外,要成就持戒波羅蜜多,必須先淨除煩惱毒,再加以智慧和方便的修持。就像要洗碗,必需先把手洗乾淨一樣。

一個人無法恆久地持守戒律,就是因為沒有以空性的觀念來持戒,修行人若沒有空性的觀念,就算他已持守了很久的戒律,積了很多的功德,一切仍很容易被煩惱毒所摧毀,因此空性的觀念是很重要的。

第三是「忍辱波羅蜜多」,如果你已發起利益一切眾生的菩提心之後,則忍辱就變得很簡單了,以對一切眾生慈悲的心,處處為別人著想,那麼過去難以忍受的事,難以咽下的那口氣,現在都變得沒什麼了,而如果你能以空性、無所住的心來修忍辱,那就沒有「誰」在忍辱,也沒有「誰」讓你得去忍,更沒有什麼「辱」好忍了,你能將心安住於空性之中,即是忍辱波羅蜜多。

最嚴重的過失就是一個人受了菩薩戒之後,心中還充滿了仇恨、怒氣,這完全違背了菩薩的誓願。

第四是「精進波羅蜜多」,能發出真正的菩提心,並完全了解菩提心的種種利益,便能實踐各種利他的善行,過去一切為了保衛「自我」所做的一切損人的惡行,便毫無意義了,現在我們的一切作為都是非常有意義、有益處的,並有極大的喜悅,因此我們自然能十分精進了,因為既然你已發願持守菩薩戒,便應利益無量的眾生,但如果你只說不做的話,那事實上便破戒了,持守菩薩戒、行菩薩道,必須以大精進為之。

同樣的,精進波羅蜜多亦必須以空性來修持,對於一切所作所為,一切辛勞努力,都不起執著之念,這即是精進波羅蜜多。

總之,一切修持都應依智慧和方便,智慧即是空性,而方便即是慈悲。

第五是「禪定波羅蜜多」,在此我們談到止的修持。

止可分世俗的止和勝義的止兩種。

世俗的止是指你在修止的時候,非常執著那種寧靜的感覺,你修止也只是為了感受那份平靜而已,而勝義的止則指對這平靜毫無染執,而不斷超越,直向「觀」的境界。

以大精進來修勝義的止,亦能成就至六波羅蜜多--「般若波羅蜜多」,般若波羅蜜多則能圓滿任何一個波羅蜜多的修持。

第七是「善巧方便波羅蜜多」,前面六種波羅蜜多都巳具足後,則無論你做什麼,因為你十分精通於善巧方便,對於各種法門十分精通,因此你決不會犯錯,你的一切作為都能十分有效、有益,這即是善巧方便波羅蜜多。

第八是「力波羅蜜多」,這是指你利益眾生的能力變得更強大了,並因此能完全淨除所有的煩惱毒,煩惱對你來說已毫無影響了,你的菩薩行因此而更廣大了。

第九是「願波羅蜜多」,在成就願波羅蜜多的境界,你能完全實現這樣的、心願,因為你已具有利益眾生的能力,能確實地令眾生離苦得樂,舉例來說,若一個圓滿願波羅蜜多的菩薩祈求一切大地皆成珍寶莊嚴,那麼大地便立即成為珍寶莊嚴之地,如果他祈求天降諸珍寶雨,珍寶便立刻如雨地由天而降,這即是願波羅蜜多的成就。

第十是「智波羅蜜多」,智波羅蜜多不是指知識,而是能遍知三世的智慧,這種智慧十分敏銳、明朗,正如同一面鏡子,任何物體在鏡前能立刻反映出來一樣。

談到「五道」的次第,當我們發心要利益一切眾生時,屬於五道之中的「資糧道」;而後持守菩薩戒,修各種禪定法門時,則是「加行道」;而藉著修行的功夫,你能在定中親見空性,即是「見道」,但此時對空性的體驗只有在定中才有,出了定便消失了,接下來便是要將此體悟更明朗化,使它更純熟,這就需經由「修道」之階段來達成,在修道的階段中,煩惱障、所知障和習氣皆已淨除。

何謂煩惱障呢?現在我們所感受的嗔怒、貪愛、傲慢、嫉妒……等等,都是煩惱障,而為何稱之為煩惱障呢?因為只要我們有這些雜亂迷妄的精神作用,便會在生活中帶來煩惱、緊張、困擾和不順,這些心態決不會給我們帶來祥和、快樂和松弛,故稱為煩惱障。而所知障則是指推理、判斷和分別的意識作用,對於事物我們總是分別這個那個,這些推理和分別對空性的了悟是非常有害的。

若以「十地」來說,在第七地以前,行者能將煩惱障和粗略的所知障淨除,而在第八、九、十地,行者則能將細微的所知障和習氣淨除,習氣是什麼呢?譬如將一瓶香水放在衣服裡,當香水拿掉之後,仍有香味,這就是習氣。

當一切該清除的都清淨時,便進入了「無學道」,此時已沒有什麼要修或要學的了,行者此刻已完全開悟,能依他們的菩薩大願,化身千百億到輪迴中救度眾生,雖然從表面上看起來,他們亦同樣有生有死,但他們卻一點也不感覺苦,他們乘願再來,完全是為利益一切眾生。


五、圓滿佛果

成佛是一切法門之波羅蜜多,是波羅蜜多之波羅蜜多,是究竟圓滿的果位,一切煩惱業障淨除,一切智慧慈悲亦圓滿無礙。

佛位可分為法身、報身和化身,佛之三身是對眾生來說的,對佛本身而言,是沒有分別的。

法身是佛之「意」的圓滿覺悟,藉著智慧的發展,行者了悟空性,這對空性了悟的智慧到達圓滿即是法身。

而大乘法中,行者修持諸慈悲法門,因為不斷修習慈悲的結果,便有報身和化身的顯現,為了依據眾生不同的根性而利益他們,所以圓滿的覺悟不但在智慧方面發展,了悟空性,並且從善巧方便方面,發展慈悲,化現無數來救度有情。

法身境界(佛智)有二方面:即「如所有智」和「盡所有智」。如所有智是全知的境界,能了解一切萬象萬物的究竟本質,而盡所有智則意謂了悟一切世俗諦、眾生無明迷惑的狀況。法身亦可因善巧方便不同,而分為五智:

法界體性智--遍布一切法界。

大圓鏡智--能立即覺知、反映一切現象。

平等性智--能視一切現象皆平等無分別。

妙觀察智--十分精準,肯定的智慧,不是模糊概略的。

成所作智--能圓滿一切作為、一切事業。

報身是佛為了具有相當證量的菩薩而化現的,這些菩薩都是登地以上的果位,能夠依止報身佛領受教法。

報身佛有五種圓滿:

一、上師圓滿--說法的上師是由完全證悟的法身佛所化現的圓滿報身佛。

二、報土圓滿--其道場必是清淨的淨土,是一切境土之最上。

三、時間圓滿--報身怫說法是不間斷的,毫無時間的限制。

四、說法圓滿--報身佛所傳之教法皆為大乘教法。

五、眷屬圓滿--報身佛的弟子都是菩薩,沒有辟支佛或阿羅漢。

平凡的眾生因根性未足,無法依止報身佛,而為了能利益這些未具相當證量,但積聚許多功德的眾生,於是便有了化身佛的化現,化身佛有許多種型態:

一、人身的化身佛--這是指以人身化現世間,現十二相成道的佛,如釋迦牟尼佛。

二、佛像的化身佛--雖然許多眾生無法遇佛出世,直接從佛陀那兒領受教法,但經由佛的畫像、塑像、雕像……等,眾生亦能從佛那裡得到加持,譬如有許多修行人十分虔誠地對一尊佛像祈求、禮拜,突然間佛像開口說話,並給他許多開示,雖然佛像並非真正的佛,因為弟子發出堅強的大信心,佛智慧圓滿,遍布法界,所以如來經由弟子經常禮拜的塑像,向弟子作一種示現或感應。

化身佛並不一定指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的佛陀,化身佛的化現是不可思議的,甚至有時佛會化現為畜生,此畜生亦就是化身佛,故只要是對眾生有益處的,佛便能化現,並沒有固定的形式。

三、各種物品的化身佛--這是指醫藥、財物、珠寶……等,能夠去除眾生的痛苦,為眾生帶來益處的物品。

在經典中曾提到,在佛滅度後五百年,佛會化現為普通眾生的善知識,而在佛滅度五百年後更久,佛會化現為文字經典,眾生將能從這些文字中獲得覺悟。

為能利益一般無法見得報身佛的眾生,故有各種形式的化身佛,如佛像、舍利塔、畫像……等,供修行人作禮拜、祈禱,若一個人能在佛像前作祈禱或禮拜,便能感受到佛的加持,好像真正的佛在前面一樣,即使沒有佛像,而只是觀想一尊佛,亦足夠使我們和佛相應,佛陀曾開示道:只要能對佛具足大信心,佛便隨時隨地護衛此人,佛的智慧是遍滿十方法界的,因此我們可以十分確定,無論我們身在何處,不管是不是在佛堂裡,或是否在佛像前,佛亦都在身旁加持我們,保護我們,在經典上甚至提到,就算你對佛沒有什麼信心,怛只要能歡喜地供養一朵花,亦必定能夠開悟成佛。

然而佛如果遍滿一切法界,那麼為什麼眾生仍然有許多的痛苦、災難呢?這是因為眾生的各種妄想執著,惡行惡業所致,眾生由於業障深重,不但無法感覺到佛的存在,還招致了不斷的障礙和痛苦,這正像瞎子看不到太陽一樣,佛就好比太陽,能照遍一切萬物,但如果你眼睛失明的話,那也就感受不到太陽的光亮了,你所看到的是一片黑暗,而雖然看不到太陽,你也不能否定它的存在。

如果有一位醫師,能夠醫治你的眼疾,你的視力漸漸地恢復,起初雖然仍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看東西,怛已能見到一些光亮,這就如同我們一開始接觸佛書、佛像一樣,而當你視力康復地更完全,能看到更多的事物時,則便如同我們經由信心的增長,而能依止善知識一樣,接著由於善知識的教導,使我們業障淨除,智慧功德增長,使我們能見得諸佛如來,便是視力完全康復的時候了。

佛的覺悟是法身之境,而由此覺悟佛化現報身和化身來利益眾生。除了「三身」的說法之外,亦有「四身」的說法,此第四身「自性身」即代表了法報化三身不可分的意義,為什麼說三身是不可分的呢?舉個例子,太陽的光是照遍十方的,當陽光照到我們屋外的時候,經由各種反射、折射,屋內也比較明亮了,事實上屋內的並不直接來自太陽的直射,但若沒有太陽,那屋內也不會亮起來,以分別的心識來說,這些是有別的,但究竟地說,它們都是陽光。


六、佛事業

佛行是任運自然的,也是無終止、無分別的,佛的身語意事業是毫無意念,毫無分別的,不需要特別地專心或觀想,完全任運自然的,當然以我們這種虛幻的心識,是很難明了佛那種毫無造作、不生不滅之佛行的。讓我們利用幾個例子來加以說明:

首先第一個例子說明佛的身事業;帝釋天王所住的宮殿,名為尊勝宮殿,是由晶亮的珍寶所成,以藍色的寶石為地基,帝釋天王住在宮裡,而其形貌卻可從各種晶瑩的寶石反射出來,雖然天人們無法親見天王,怛亦可從這些香石上顯現的影像,見到天王那莊嚴殊勝的相貌,當他們看到天王的相貌時,都會想:「為什麼天王能有如此殊勝的相貌呢?必定是過去世中持守淨戒,廣行布施所致吧!」,由此,天人們就會斷除惡行,奉行諸善,雖球帝釋天於亦沒有執意要教化天眾,但經由他的威力,天眾們便自然地受到感化,同樣的,佛的身事業亦是毫不費力,毫無造作任運自然的。

第二個例子說明佛的語事業:在帝釋天上有一個法鼓,能夠自然地奏出法音,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一切苦空,涅盤寂靜,有想是苦……等等各種道理,而諸天眾都具有大功德,能自然地聽到此法音,同樣的,佛的語事業亦是如此自然無造作,佛的法音深遠,充滿十方法界,就像法鼓自然出音一樣。

第三個例子說明佛的意事業:雲在天上凝結,沒有什麼意念可言,而雲能降雨,滋潤大地,使各種植物生長,同樣的佛亦沒有執著任何的念頭或想法,但能自然地利益十方法界一切眾生。

再深入談幾個例子:

梵天王都居住在宮殿裡面,但他具有很大的神通力,能化現於一切天界中,同樣佛的法身亦是如如不動的,而經由法身,佛能現出報化身,來利益有情。

佛行亦如同太陽一樣,太陽自然照射大地,使萬物生長,同樣的佛的事業亦是如陽光一樣放射到每一個眾生身上,成熟每一個眾生,令其業障清淨。

再舉一個例子:佛如如不動的法身,就如同「如意寶」一樣。在天道,有一種藍色的如意寶,天人將它供在供壇上,雖然如意寶沒有什麼思想意念,但只要向它祈求,皆能立刻如願,同樣的,佛的法身無念,但只要向佛祈請,亦皆能如願。

我們要知道,各種功德之源,就是佛法,能夠生人天善道,能健康長壽,能富足豐饒,皆是由於過去世的佛法善業所致。佛提供了各種不同法門,如聲聞乘、緣覺乘、大乘,佛並未有意地分別這種法門給這個人,那個法門給那個人,但佛行自然任運,就像如意寶一樣,圓滿了每個眾生的願望,雖然佛陀已滅度很久了,但其善巧方便卻從未間斷,這亦像如意寶一樣,是毫無造作不費力地、永遠利益一切眾生。

佛的無分別無間斷之佛行,就像虛空一樣,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過去存在,現在存在,將來亦存在,佛從未費心去計劃要怎樣來救度眾生,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以什麼方式……等等,一切都是自然不造作的,就像大地一樣,大地負載了一切生命萬物,無論貧富、貴賤、善惡,大地都給予支持,而佛的加持,亦是自然不費力地,廣及一切眾生,能對佛具有信、心和虔誠的人,必能感受出這一份加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桑千貝瑪卻闊林 的頭像
    桑千貝瑪卻闊林

    桑千貝瑪卻闊林

    桑千貝瑪卻闊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