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牲道

  畜牲分為許多種,有卵生的、濕生的及胎生的出生方式。有些畜牲散居於天上、地面、地底及水中,有的住在我們能見到的地方,有的則住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它們的壽命,有短至一日夜者,亦有長至經劫者。大的畜牲可以大至如山峰一般,小的則小至肉眼不可能看得。它們的出生方式亦不一致,胎生的、卵生的、濕生及化生的都有。


  我們平時提及畜牲,便馬上會聯想到牛、馬等人間陸上可見的生物。其實陸上可見之畜牲數目,遠不及水中的生物為多。在海底、日月光不可及之黑暗深處,才是畜牲道有情密集地聚居的地方。畜牲道的眾生,並不止於我們所知道的品種,還包括了許多許多目前我們的科學未知的及我們從未見過的種類。


畜牲的特點是愚癡。剛才衲也說及,餓鬼痛苦雖比畜牲為重,但它們卻能明白佛法。畜牲中雖也有某幾種略有較高智力,但普遍來說它們愚癡及無太精密的思考能力。所以,它們幾乎不可能作任何善業。


  此外,畜牲還要承受野外或其他居處的寒熱、長期不夠食物及在大自然中互相噉殺等等。不單大的畜牲會捕吃小的生物,有些小的動物也會穿透大型生物的身軀,鑽入它們體內,令其受苦不堪。在大自然中的生物,要逃避其他生物的威脅,連少許的安全感也不易得到,長期活在恐慌之中。被人類畜養的動物,則被穿鼻、烙印、鞭打及勞役,同時也會被宰殺為食。


我們雖然無法思量畜牲道眾生的數目,但佛經中有雲,如果把人類數目比作指甲上的灰塵,畜牲的總數則好比大地土;如果把畜牲總數比作指甲上之塵,則餓鬼數量多如大地土;如果把餓鬼眾多的數量比作指上塵,地獄中的眾生又好比大地土。所以,我們由此可知要生為三善道中的生命,是極為稀有的。一旦墮入三惡道之中,不知何年何月方能再度為人。


  如果我們多對畜牲之苦作觀察,便易於在心中發展出對眾生的慈心及悲心。有些佛經中教導我們不要吃畜牲的血肉,有些經則開許我們吃三淨肉,這其間似有矛盾但卻並非真有矛盾,這只是佛陀對不同根器的人所作之不同開示。吃素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易於培養出悲心。有些佛教徒,自以為食素便是斷絕了任何形式的殺生,其實不然。在種田的時候,農夫即使不使用殺蟲藥,也免不了在翻土時害及無數的小蟲。所以,即使是食素的人,也並非就完全斷絕了間接的殺生。我們日常生活中之衣、食、住、行,都依靠別的生命來成就,所以我們欠有情眾生實在太多了。作為佛教徒,我們應常常念及畜牲及其它有情,對眾生生起真正的慈悲,這才是佛法的精神。否則單單食素,對眾生的幫助不大,所以其意義亦不大


 


  餓鬼道


  生於餓鬼道中的業因,包括了慳吝不肯佈施助人、偷盜三寶財物取來私用及見人有難而不肯施助等等不善。曾作此類業因的人,不單會生為餓鬼,且在業力盡後再次生為人時,亦會遇上貧困、被盜等倒楣的遭遇。


  餓鬼的壽量不定,有些甚至可以長達幾萬人間年。 如果以痛苦的角度來說,餓鬼所受的苦比畜牲道眾生為大。以愚癡的角度來說,則畜牲遠比餓鬼的智力為低下。餓鬼道的眾生,智力足以瞭解佛法,不似畜牲般愚癡。


  前述之地獄及地獄道眾生,除了佛陀等聖眾可以見到外,我們凡夫若非身墮其道中便不會看到。但餓鬼道的有情眾生,則偶爾也會在人間世界走動,凡夫的眼睛也可能見到它們。它們並不像地獄道眾生般聚居,而是分散各地而住的。有時候,我們或會聽到人說在田野中遇到口噴火光的鬼物,這些便是偶爾在人間走動覓食的餓鬼。


  餓鬼道的眾生是胎生的,而且每胎便會生下幾百個小鬼嬰。我們佛教僧人有一條戒,要在每次吃飯時留下一口食物、誦咒及作手印加持,再把它佈施給餓鬼,這傳統是有歷史典故的:在佛陀住世時,有一個餓鬼母神通很大,它為了養活幾百個子女,便在人間為患,專殺害人間的嬰孩。佛陀把它的鬼子全部以神通帶走了,藏在佛的食砵中。餓鬼母發現孩子不見了,便以神通上天下地的找,都無法找到自己孩子的蹤影,最後只好來向佛陀求救。佛陀向它說:“你的孩子都被我以神通藏了在砵中!現在你也感到了天下母親對孩子的關切。你天天殺害人間的嬰孩,難道你不知道受害小孩的母親之痛苦嗎?如果你發誓永不再殺害人間的嬰孩,我便把你的小孩放出來!”鬼子母答:“我是以殺害嬰孩為食的。如果我不殺害他們,我的孩子吃甚麼活命呢?”佛陀答:“好!只要你發誓永不加害嬰孩,我的僧眾便從此每天施食予你們!”自此,佛陀的僧團便有了每次用餐時施食予餓鬼的傳統。由此典故可知,餓鬼道中的眾生不單自己難得飲食,而且每胎便有幾百個小孩出生,令生活更見困難痛苦。


  餓鬼雖然有不同種類,但它們大多卻都承受著同樣的冷、熱、饑、渴、疲累不堪及被同類中較有威力者欺壓等苦楚。在餓鬼道中,其中一些餓鬼頗有福德,累積不少財富,而且有神通力量可以幫助他人。也有一些有財有勢的鬼王,喜歡欺壓別的同類,甚至加害人類,就如我們人間的地方惡霸一般。其他普通的餓鬼,除了受饑渴所逼外,還要被這些同類中兇惡的鬼王欺侮,所以生活十分痛苦。


  除了以上的共通痛苦外,各類餓鬼亦各有其類之痛苦。外障餓鬼因其業力終日尋不得食,或偶爾在饑渴中遇見有食物或食水時,一待走近時,便有幻化的士兵守衛著令其不得接近,以致受到極大的身心痛苦折磨。內障餓鬼的生理結構很奇怪,有的長有喉瘤,有的口部極小猶如針孔,令食物不能下嚥,有的肚大如山,食甚麼都不能滿足,也有口中噴火的餓鬼,其口中的火令其不能進食。飲食障鬼因其業力,食品在它們的眼中會幻化為武器,一見食水,水便變為膿血或熔銅,令它們無法進食。


  在佛法中,除了前述的每餐施食傳統外,亦有多種施食予即餓鬼的法會。在法會中,修行者以咒力及佛力加持飲食品,令餓鬼得食滿足(注:有關施食法門,可參考法師著作《本尊海會I》)。此外,有一種法門叫“水施法”,修行者自觀為觀音大士,以咒及手印加持清水,把清水變為可供充饑解渴的物質,以佈施予餓鬼。這種法尤其能利及飲食障類的餓鬼,但即使如此,它們是否能得到救助,還取決於它們本身個別的業力。即使某些餓鬼能藉此得到水施,也非全因佛力及咒力,而是由於它們在過去生中至少未吝嗇至連水也不捨得施捨之故。如果是在過去生中,連隨處可得的清水也從不肯施捨予別人者,恐怕連水施法也不一定能為它們解決痛苦。


 


  人道


  要生在人間並不容易,必須在前生多作佈施及嚴持善業。


人間的受生方式是胎生。有因緣受生人間的中陰身,具有人形的身相。中陰身在業力成熟時,便遇上其下生父母交合的情景,心識便投于父母精血之中結胎。如果胎兒與父母間的因緣較屬和諧的因緣,兩代便會相處愉快,甚至在母胎中時,胎兒也不會令母親感到太大的痛苦。如果雙方因緣並不協調和諧,則懷胎時痛苦不堪,孩子出生後也只會令家庭不和諧。因此,西藏人便習慣把不肖子女罵作“來討債的”!


  人間可以分為四大部洲,我們身處的地方是南瞻部洲。其他三個大部洲的人,壽命比較固定,而南瞻部洲的人壽則並不一定,有甫出生便死去的,也有壽逾百歲的。我們大家都常會聽到友人中白頭人送黑頭人的例子,也常常會聽到小孩夭折的例證,可見在我們的世界中人命不定,生死無常。即使我們自己,也不可能預知死期,甚至不可能保證下一分鐘我們是否尚在人間!但人是很懂得自欺的,我們一方面知道死期不定,另一方面卻永不認為自己今天就可能死去!我們在心中總會以為自己不會死,或者起碼相信自己不會在近期內死去,這一種自我安慰是十分愚昧的!衲有不少年紀大的徒弟。年屆七、八十的他們常常向衲說:“待我再多做幾年生意,把手上的事辦完了,我便會好好地認真修行!”但世俗上的事豈是能做完的呢!人壽又豈是我們能預計的呢!結果是,他們往往都未能好好地修行,最後往往由衲來為他們修法,修的卻是超度法!


人間的苦有很多,但可把它們歸納為八苦。


  生苦——從一受孕開始,受生的生命便感到各種痛苦。這些痛苦在前面說及投生過程時,已概略地描述,在此就不多談了。


  老苦——我們不要以為在年過六十以後,才會感到年老的痛苦。事實上,我們自出娘胎,這種經歷便可說是開始了。在逐漸衰老的過程中,我們智力漸漸衰退,記憶力也日漸減弱,肉身的體能及功能之衰退更加不用說了。在古西藏的牧區,曾有一年青女孩去拉薩朝聖。在古代的牧區,並無甚麼先進的東西,而拉薩的八角街卻是當年西藏人長見識的市場,在那裏甚麼新奇東西都有。在八角街上,少女生平第一次見到鏡子,鏡子照到自己青春動人,所以少女很是得意。再回到落後的牧區後,由於沒有鏡子,這年青的形像一直留在少女自己的心中。在許多年後,這女孩又再次去拉薩。在八角街又見到鏡子時,她猛然發現自己的模樣與心目中形像差天共地,一時之間震驚得把鏡子也掉在地上了。我們現今的人,每天能看到自己的樣子,所以感慨沒那麼大,但其實老苦的確令人改變很大。大家勿以為老人才有老苦,其實年青人亦經歷老苦。佛教徒可能對年老之心苦較平常人看得開,但肉體之老苦則仍然脫離不了。


病苦——人的一生,不但要遇上多次大大小小的生理病患,更有各種心理上及情緒上的問題。在座的大多是年青人,有可能並未經歷過甚麼大病,但如果往醫院中走一趟,便能親眼見到疾病帶來之大苦。不論年青或年老,生於人間就必定會受到病苦的折磨。病時,身體變瘦、變壞、四大不調、心情亦不好,以致即使見到金子也沒心去撿,還要被逼忍受如開刀、服苦藥、針灸或放血治療等等所帶來的痛楚。在病情較重時,我們更會對自己生命安全感到很擔心。這些苦是我們逃不了的。這種痛苦,有時更嚴重至令人生無可戀。


  死苦——在死時,我們不但承受極大的痛楚,更要被迫與親友及財產分離,心中的恐懼不安是令人難以想像的!在死時,身心皆會有極大之痛苦。一般凡夫對財產及親友等都會依戀不舍,很害怕從此分離。我們的肉身,是我們窮一生悉心保護的寶貝,執以為“我”,更因此執而為它作種種惡業,從未停息過,現在我們也要與自己最珍愛的身體分離,自然會感到很悲哀及畏懼、無依。在一生中,我們自以為有自主之能力,但在此時,我們只能不動地躺在病床上,看著一片好心但幫不上忙的親友來見最後一面,也看著假好心而實際上是來等分遺產的親友的“慰問”。自己此時雖可能口不能作言,但心中仍可能是看得明白的,但又不能做甚麼事,甚至連罵人也不一定有能力,所以更增苦惱。


  愛別離苦——在一生中,我們要經歷無數生離死別,往往不能與自己喜愛的人事長期在一起。


  怨憎會苦——這是指無奈地不斷遇上自己不喜歡的人和事,例如遇上被盜劫、被傷害或要與自己不喜歡的人共事等等。


  求不得苦——人世間的痛苦之一,便是永遠不能滿足。這一點我們不難理解。在世俗上,我們自己就常碰到苦苦經營但無所成之情況,令人心灰意冷。有些人以為財主及名人便是最快樂的,但由新聞中我們可讀到富豪、明星及名人自殺的消息,可見他們也往往不能得到真正的滿足。當我們想得到某些事物時,我們會被欲望所折磨。在得不到它們時,我們會很不快樂。即使我們得到了它們,仍然不感滿足,還會欲求更多的“好東西”,而且還要千方百計守護自己的財產,或者更會因失去它們而痛不欲生。


  五取蘊苦——因為我們被迫得到了這個五蘊肉身,就自然會遭遇世上的諸種苦楚,無從脫身。


 


  修羅道


  修羅與天界眾生很類似。他們的福報很大,幾近天界之樂。他們的世界亦與天界可以相通,所以二界間之眾生會有來往、接觸。甚麼有情才會投生於阿修羅道中呢?生於此道中的眾生,通常是有當生於天界的福報及善業力,但瞋恨及妒忌心強者。這些眾生雖有極大的善業力,卻因其瞋恨之習氣,便不能生於天界,而生為阿修羅這一種似天而非天的生命形式。


  阿修羅道中,有一棵如意果樹,樹身在阿修羅道世界,樹頂卻延伸至天界之中。三十三天的有情,可以盡情享用這樹所結的果實,但阿修羅眾生卻無法享受果實,所以便十分妒忌。阿修羅本來就是妒心及瞋心極強的有情,他們不甘天界眾生坐享其成,所以便會常常嘗試以斧頭砍斷如意樹,以令大家都沒好處。但天界的眾生只需由上灑下一種甘露,樹便會馬上重活過來,這只令阿修羅更加生氣和妒忌。同時,天道中的有情,常對阿修羅世界中的女色垂涎,時常搶奪阿修羅女。為著這些原因,阿修羅便常常向天界宣戰。大家可能以為兩道之間爭戰的事端十分無聊,但反觀我們人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爭,何嘗不是由極小的事端挑發起的呢!人類歷史上,曾多次為了更小的事而發起大規模的戰爭,引致無數人的死亡。


  修羅之福報雖大,但因為其瞋恨心,他們仍有大苦。他們的粗顯之苦主要來自妒忌心之煎熬及戰爭之苦。他們的業力感召長期的戰爭狀態,其打仗物件是天界眾生。修羅因其業力而避免不了戰爭,可是他們自知下場往往都是以戰敗而結束。在身體條件上比較,天界眾生只要頭不斷就不會死,但修羅道眾生的肉身卻與人類差不多,並不像天界眾生的身體那麼堅固,所以一打起來,他們在先天上便居下風,要殺敵十分難,但又很易被對方打死。在武器優劣上,天界眾生之兵器比修羅界擁有的軍備強得多了,所以修羅道亦居下風。在地理環境上,修羅道縱使能乘勢攻至天界,天界眾生只要把天門關上了,修羅便很難指望攻入。可是,在修羅居劣勢時,天界眾生卻可上天下地追打修羅,令他們無處可躲。對於戰爭及斷手、斷腳等之具體痛苦的細節,衲不必多講,大家想必能自己幻想得到。在心理上,修羅明知屢戰屢敗、傷亡慘重,但仍然因業力所驅而屢屢叫陣,我們不難想像到在心裏有數、知道自己正在打一場沒希望獲勝之戰時的恐懼。


 


  天道


  天界分為欲界、色界及無色界三重。若以福報來看,天界是六道中最高福報的地方。


欲界天有三十三天、兜率天等等許多重。這裏的眾生是在花中化生的,其壽量極長。在天界並無日、月,眾生身放光明,以花開、花合為一晝夜。在欲天中,食物、衣服及所有必需品都不假營求,自然便能得到。在他們的一生中,除了享樂便沒太多別的事可做的了。雖然欲天之享樂大,但卻十分不利於修持。在那裏,雖偶爾亦有佛陀出現說法,也有時會有佛陀以神通變出之法鼓等樂器,不敲自鳴而開示佛法妙因,令有緣之天界眾生得聞正法,但除了以上情況外,欲天界之眾生便沒甚麼別的機會學法,而且他們因為享樂太大及縱情享受,一般都沒有興趣學法。衲說一個故事: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Shariputra)有一位弟子,這弟子本身是很有名的大醫師,出入皆騎象及有眾僕從跟隨擁簇著,但他卻是十分敬師的一位弟子。他的敬師去到甚麼程度呢?有一次他在路上剛巧遇到其師舍利弗,他就竟然不理儀態、不顧自己身份,直接從象身飛撲而倒在地上頂禮師父。這個弟子後來死了,因福德而轉生在天界。舍利弗以神通上天,本欲為他說法。可是,天界之樂卻令人太迷失了。這個一度是敬師美德之模範的弟子,在見到舍利弗時,雖因業力而能認得自己的前生師父,但卻因忙於享樂,只略看了舍利弗一眼,把手揮了一下當作是打了個招呼,然後便又忙著去玩了。舍利弗眼看實在無法可施,只好遺憾地離開。由此史事可知,即使這樣的模範弟子,去到天界尚且變得如此,何況別的人呢!所以說在天界中,修行的條件不算理想。此外,成佛必須有菩提心,菩提心則依賴不忍見眾生受苦之悲心而出,可是在天界之眾生根本不能理解甚麼是苦。由於他們不太經歷粗顯的苦,所以他們對苦諦及出離心等不易生出覺受,即使想修也不易有成。


  前面講過天界與修羅道常常會打仗,這是一種值得一提的情況。天界之眾生由於享樂十分大,他們沒瞋恨心,所以亦難有戰意。在出戰前他們必須先到一個有特別功能的花園中,令自己培養出欲戰的心,否則便不會有戰意。他們的這一特性與人類十分不同。人的心便等同這種培養瞋恨心的花園,不假外求,隨時可以發出仇恨心。在作戰時,天界眾生多會獲勝,但少不免仍會有恐懼及受傷。在受傷時,只要不傷及頭部,他們絕不會死,而且復原極快,但多多少少仍可說是有粗苦的。


  此外,在天界中亦有以強淩弱的情況,力量較小的眾生會被欺侮或歧視,這也是他們的苦之一種。


  在臨終前,一向身放光明、香氣及極為潔淨的天界眾生開始流汗發臭、光明先退、衣服變得骯髒,而且會坐立不安。此時他們的朋友都各自散去,留下他們孤獨地等死,但天界眾生之壽量很長,即使彌留的時間也有好幾千人間年之久,令他們徒增痛苦,又由於天界眾生有神通,能預知下生去處,便更加心生憂慽。為甚麼他們預知去處便很憂心呢?因為天界福報太大了,往往把轉生其中的有情之一切善業力用光了,只餘下未報的惡業,所以下生去處多為三惡道。我們試想想,我們在不知下世去處好壞之情況下,死時尚且十分恐懼,何況自知去處不妙的天界眾生呢!再者,如果把一個窮人搬移至條件很差的地方,痛苦可能不太大,但若把自少嬌生慣養的少爺搬到窮地方,其痛苦自然更大;同一道理,天界一向福報最高,現在卻要生為三惡道,其心中之悲慘心情是很強烈的。


  以上說明了欲界天之苦。色界與無色界天情況不同。在上二界中,沒有粗的苦,但仍有細微的苦。這二界之眾生,在轉生時有一念:“我現在轉生於天界了”,在死時亦生一念:“噢!我現在掉出天界了”除此二念之外,其間之以劫計算的長時間內,他們只在定中,沒有思想及念頭,亦沒有苦。可是,他們的業報始終亦會告盡。在再次轉生時,由於曾長時間處於無思想的定中,他們多會生為愚昧畜牲。此外,生於此二界之眾生主要是修定而作因,他們誤以為此二界之境便是最上乘的永久解脫,所以在跌出天界時,他們很可能會想:“咦?宗教明明是說解脫是究竟的嘛!怎麼現在我跌出這境界了呢?”,而從此生起認為世上根本沒有解脫這回事的邪見,以致後來下場更不妙。


  在這六道之中,儘管它們的痛苦程度不一樣,但它們的本質卻都是痛苦。不論我們生在何道之中,我們都不會得到真正的、永恆的福樂,因為世事是變幻不定的。由於我們的煩惱,我們永不感到滿足。我們生於最有福報的天界,有一天我們仍會掉入三惡道中。在這六道之中,我們就是在無奈地、無助地由一道轉至另一道活一陣子,又再輪回至另一處,不能避免重複又重複地離開我們鍾愛的肉身,也不能避免重複又重複地受生及老死,這些就是六道共通的痛苦。


  是甚麼令我們困於生死輪回中呢?是業力及煩惱。我們正如一片落葉,被業力及煩惱之風吹來吹去,所以不能自主,只是無何奈何地任由風向把我們從一個惡道中拋至另一個惡道,毫無自主可言。我們亦如蜘蛛網中的小昆蟲,被緊密的蛛絲所纏住。這些“蛛絲”並非外來,它們正是自己的貪、嗔、癡等煩惱,令我們自己把自己綁在六道中。如果你不能看到這一點,反而安於六道之中,就不可能看到真正的解脫。要得到解脫自在,雖然並不單靠出離心,但它必須先靠出離心推動。如果沒有出離心,就不可能解脫生死,只會永久地在六道中飄泊,而且絕大部份時間更是在三惡道中受著極大的痛苦。現在你雖生於人間,痛苦並不如三惡道中明顯,但如果你不生起出離心而致力於解脫或成佛,就好比一個暫時被容許休息一下的獄囚自得其樂地不視囚獄為苦,在轉眼間你又會被捶打行刑了,到時才生起欲要逃獄的心就太遲了。


  在煩惱與業力二者之間,造成我們不斷輪回的主要原因是煩惱。甚麼是“煩惱”呢?它們是各種令我們的心不安及狂妄起伏的元素,例如貪念、瞋恨、愚癡這三毒等等。假設我們只有過往曾積作之業,但卻沒有生起我執等煩惱,單單業力是不可能令我們再次投生的,這就像是一顆沒有水份的種子,無法發芽生長。反過來說,如果你過往並未作任何業,但只要你一天還未斷除煩惱,你便會因煩惱的驅使而即刻開始種業,從而湊足了輪回、受生、受苦的因緣。


  煩惱的種類可說是數也數不盡,我們主要把它們歸納為貪、瞋、癡這三毒念。這三種心態是一切煩惱的根源。


  三毒中之“貪”是指貪戀可愛的事物。當我們見到一位美麗的異性時,便會想:“啊!我要和這個人在一起!”同樣地,我們對財產、名利、飲食等等都會生起貪欲。又如垃圾堆中的蒼蠅,它們飛來飛去,在垃圾堆中穿插,這也是因為它們的貪欲。大家可以幻想一下:我們本來是心境平靜地逛街的,然後我們的眼角不經意地瞄到了店鋪展示窗中的一件飾物,覺得它實在漂亮。我們忘記了逛街的動機,駐足在店前凝望這件小東西。有些人可能會不加思索馬上把它買下來。另一些人則可能沒有錢,便只好回家去了。沒買下它的人回家後,可能不思茶飯,心中想這小東西的美麗,不能自已,甚至在夢中也想著要得到它。買了這東西的人,會把它帶在身上展示,看完又再看,彷佛怕它會逃走似的!這便是貪欲了。 我們的貪欲是無窮盡的。我們喜歡看漂亮的東西、聽悅耳的音樂、嗅好聞的味道、吃可口的食品、穿柔軟的衣物……總之我們希求各種外界的事物來滿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等等,而這些欲求是我們永遠不覺滿足的。不論我們已得到了多少,我們仍不斷渴求更多。就以金錢為例:你有一百元的時候便想得到一千元;在擁有一千元的時候,你又想要一萬元。即使是世上最富有的人,仍然不覺滿足,他仍然不會停止追求更多的財富。正因為這種無止境的貪欲,我們便造作各種的業,種下了種種不同的業因,所以便不斷地在受業果之報、不斷地在輪回。我們每天看新聞時,天天都聽到有人偷錢或搶劫,這便是貪欲所驅使這些人把欲望付諸行動而作之業了。又如淫邪等事,往往也因為滿足貪欲才會發生的。即使我們不談罪犯等例證,反觀自己,我們何妨不是因為要滿足貪欲而天天在作各種業因呢?我們在肚餓時走進餐廳,想著魚、蝦的美味可口,便在魚缸前用手指一下,叫侍應為我們烹殺一尾魚或幾十尾蝦,這便是因貪而作之殺業了。我們又往往在工作上,因為自己之利益而常常妄語,這也是因貪而作之不善語業。


  在各種煩惱中,貪念是較為難克服的。其他的煩惱好比衣服上的塵埃,揚一揚可以把它們去除;但貪念卻好比滲透入布料衣物上的污漬,不易被除掉。正由於貪欲,眾生便被綁在六道輪回之中,不易生起脫離六道之心。當然,我們受困六道之中的原因還包括了其他的各種煩惱及業,但貪欲的確是其中一個比較主要的原因。


  當別人做了一些我們不喜歡的事,或說了一些不中聽的話時,我們便會生氣,這便是“瞋”了。瞋恨的物件可以是有生命的,但也可以是死物。


  在我們的瞋恨心生出來時,心中便會煩燥不安,不能自已,甚至要把被恨的物件殺死才滿足。世上的戰爭及打鬥,有一部份因貪欲而引致,也有相當大部份便是因為瞋恨心而引發的。由此可見,這種心態既令自己不快樂,而且對其他生命也只會帶來傷害,而不會帶來利益。仇恨不單只傷害別人,同時也傷害到自己。在發怒時,我們不快樂,也常常會作出不理智的決定、說出不應說的話、做出會令我們事後後悔不已的事,甚至做出殺生等嚴重罪行。在生起瞋恨心時,人就像瘋了似的,有時人甚至會殺害自己的慈父和慈母!這種毒念,是導致世上千千萬萬生靈被殺害及在戰爭中失去性命的原因,也是家庭不和及自己不快樂的原因,更是能導致我們造作重罪而墮三惡道的原因。所以說,瞋恨心是我們內心中的“敵人”。


  在各種煩惱中,仇恨是最能導致我們于未來墮於三惡道之中的一種。我們修行所作之功德,即使是如山那麼大,也會被短短一剎那冒出的瞋恨心燒毀。


  “癡”是指“無明愚癡”,亦即對事物的實際客觀情況不瞭解的意思。在藏文中,“癡”的原字是marigparigpa的意思是“明知”,ma是“不”的意思,marigpa便是“不明知”之意。癡就似是失明的病態,令我們看不到一切事物的真正情況。


  由於我們的愚癡,我們不明白業力及因果,才會造作種種令我們在六道輪回中不斷受苦的業因。正因為我們不明白及不信因果,我們才會做出種種如殺生、偷盜、妄語等的惡業,令自己在死後墮於三惡道之中受苦。同時,由於我們誤執“我”為實有,認為“我”是一個單獨存在而有自性的個體,我們才被困於六道之中不斷經歷生生死死的迴圈。故此,在各種煩惱之中,癡是最根本的煩惱,也是貪、瞋與其他一切煩惱的根源。


  以上所說的三毒,並不是單獨運作的。衲在此舉一個例子:你很喜歡一件東西,這便是貪欲;在你千方百計嘗試而仍不能得到它時,你便生起了怨恨心,這便是瞋念。由此可見,貪欲可以延伸為瞋恨。如此類推,我們可知這三種心態是互相串連的。但我們也可以說,貪及瞋源出於癡。


  我們的心中恒常地被這三毒充斥。它們不斷在我們的心中流轉交替起伏,驅使我們去做種種的業。譬如說:我們因為貪食,便殺海鮮而吃,作出了殺生之業;我們也可以因為痛恨一個人,而最後把瞋恨付諸行動把他殺死了,這便是由瞋而作殺業的例子。在我們作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及惡口等等業以後,這些業因並不會隨事件之完結而消失,反而會積集在心識之中,就像一顆種子一般,只待外在的因緣引發結果。這些業因種子的力量還會不斷增長,譬如說你殺一條蟲,這殺蟲的業力會不斷增大,到了業因成熟而受報時,你所受的惡果就可能變得很大了。在我們的生命中,絕不會遇上我們在過去未曾作因而受報的情況,而曾作之因則必定會有一天結果。這因果的定律,並不是上天的安排,而只是一種自然的定律。不論你信不信因果,這定律一樣在你的身上生效。如果我們殺害生命,在未來某一天因緣成熟時,便會墮於三惡道中,淪為畜牲或餓鬼,或在地獄中受苦。同時,在未來因為其他分別曾作之善業而又再次生於人間時,我們也會生於戰亂及災難連連之地,又或遇到被人殺害之果報等。


  總而言之,由於貪、瞋、癡等煩惱的驅使,眾生才做出種種業,導致自己不斷地受業報、不斷地生死輪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桑千貝瑪卻闊林 的頭像
    桑千貝瑪卻闊林

    桑千貝瑪卻闊林

    桑千貝瑪卻闊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