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手印之足、首、身


  大手印是導向了悟究竟本性的禪修,
  也是最高層次的修行。


 


  不可言喻的心


  “大手印”代表一切眾生的究竟本性。


  這個眾生皆有的心到底是什麼?它是在身體之內?身體之外?或內、外之間?它是白色的、紅色的或其他顏色?它是什麼形狀?它大小如何?


  仔細地審察心,我們發現它的本性是空性。我們無法指出它有任何物質特性。


  心是空性的,不是具體的物質,這是否表示它空無一物?不!心不可能只是空無一物,因為根據我們的經驗,輪迴中的一切念頭都起自於心。嗔及其他一切的煩惱或負面情緒都起自於心,信心及慈悲心等正面的念頭也起自於心。念頭的自然產生,就足以證明以不是空無一物。然而,當我們去尋找心的存在形態,探詢它是什麼時,卻找不到任何答案。我們無法說它就是某樣東西。可是,我們也無法說它什麼都沒有;因為心有快樂及痛苦等情感,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結論不適當。因此,我們無法以存在及不存在的觀念來定義心。(1)
  事實上,心的本性是無法以言語表達的,因為它是法身(又稱為究竟身)。法身超乎一般的思維及言語表達範圍,超越任何概念。雖然法身是我們真正的本性,我們卻無法證知這個事實,因而不斷地在輪迴——依因緣而存在的痛苦之輪——中徘徊。佛法是證知法身之道,尤其是大手印禪修。


 


  大手印的來源


  在噶舉傳承中,大手印法門是由本初佛金剛總持直接傳給印度大成就者帝洛巴,帝洛巴再傳那洛巴。那洛巴再將此法門傳給馬爾巴大譯師,然後密勒日巴、岡波巴,再傳給第一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杜松淺巴(Tusum Kyenpa,1110-1193)。接著,這個傳承由歷代噶瑪巴毫無間斷且完整無缺地傳續至今。


  我本身是由我的根本上師第十六世噶瑪巴(1924-1981)及卡盧仁波切(Kalu Rinpoche,1904-1989),得到此殊勝的大手印傳承。(2)
  完整之體


  大手印的修持必須融合三要素,才算完整。這三要素可以用身體的三個部位做為比喻,缺少其中任何一個,都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這三要素分別是:


  ·無執是大手印之足。
  ·虔敬是大手印之首。
  ·禪修是大手印之身。


  唯有各機要部位皆完整無缺時,身體才能發揮完整的功能。沒有頭的身體,和沒有軀幹的身體一樣沒用處。具有頭和軀幹但沒腳的身體,也無法達成完整的身體之所有活動。身體必須具足部位,才能實現完整的功能。同樣的,大手印的修持必須具足三要素——足、首及軀幹,才能發揮功效。缺乏任何一個要素的大手印,都不是真正的大手印。


 


  大手印之足:離貪執


  對此生具有強烈的貪執,如同沒有腳一般,無法走向大手印的修持之道。放下貪執,便如同具有雙足,能得到修行的自由。


  放下貪執得從了解一切現象的本質開始。在證悟之前,色、聲、香等一切現象及外境,和我們的身體及心所造作的諸種內在顯相,都被視為具有真實及恆常的存在性。這是錯誤的理念。


  我們必須了解,感官覺知的外在現象,不但缺乏我們所賦與的恆常性,它們實際上是無常的,每一剎那都在改變。我們的身與心也同樣每一剎那都在改變。


  以我們現在所處的這棟房子為例。它似乎和昨天一樣,也和去年一樣。這當中似乎什麼改變也沒有。其實,這只是一種錯誤的印象。在感官無法覺知的層次上,其實構成這棟建築的分子不斷在改變,每一剎那都不一樣。就這種微妙但恆常的改變而言,新房子無法永久如新。這種改變註定它的老化及無可避免的毀壞,它總有一天會完全消失。所有的事物都是如此,即使是最堅固的東西也不例外,山和岩石也一樣。一切都是無常的。


  我們的身體和心也無法逃避這種定理。例如,我認為我今天是波卡,昨天我也是波卡,去年我也是波卡。我有認為自己永遠都是一樣的波卡的傾向。然而,我的身體每一剎那都在改變,我的心(3)也和過去不一樣。


  除了無常之外,我們也必須謹記“輪迴的本質是痛苦”。只要放眼看看地球上的眾生,就知道眾生的身心之苦是罄竹難書、連綿不斷的。有時,我們看起來很快樂,沒有明顯的痛苦,但這並不是真正的快樂,因為這不是永恆的,遲早都會轉變為痛苦。即使是無苦也無樂的中和狀態,由於隱含於其中的無明本質,也終將變成痛苦。痛苦可分為三種:苦苦(痛苦的痛苦)、變易之苦(改變的痛苦)及壞苦。因此,輪迴中的眾生無一具有真正的快樂。


  從我們了解一切外在與內在現象皆是無常的,皆隱含著痛苦的那一刻開始,輪迴就不再有趣了,我們對此生的執著自然就消失了。從此以後,我們就能將心轉向證得佛果的解脫之道。


 


  大手印之首:虔敬


  虔敬是大手印修持之首。虔敬的對象是一切傳承上師,特別是我們的“根本上師”(直接為我們引見自心本性的上師)。


  虔敬極為重要,因為若缺少虔敬,我們就無法敞開自心而得受加持;若沒有加持,我們就不能證悟大手印。有個比喻說,上師的加持如同雪山,弟子的虔敬如同把光照在山坡上的太陽。陽光的溫暖使雪溶化,讓我們得有水喝。如果代表虔敬的太陽不放光,雪山的雪就不會溶化,我們就無法得到不可或缺的加持。


 


  大手印之身:禪修


  放下對輪迴的貪戀,併發願得到解脫,是大手印之足,虔敬則是大手印之首。但是,若缺少第三項要素:思維自心本性的禪修——身軀,我們仍然無法證悟大手印。



  大手印禪修必須具足如何使“身安住”及“心安住”的知識。


  禪修的坐姿非常重要,因為身與心密不可分。正確的坐姿態可幫助開展心的定靜,不正確的坐姿則造成禪定的阻力。理想的坐姿是先前已經提及的“毗盧遮那七支坐”:


  ·雙腳交盤結金剛跏趺坐。
  ·雙手交疊結禪定印。
  ·脊椎挺直如箭。
  ·雙肩展開如靈鷲的雙翅。
  ·下巴稍微往內縮。
  ·舌頭輕鬆地抵著上顎,雙脣自然放鬆。
  ·雙眼朝下注視著離鼻尖約八指寬的空間。



  無法維持這種坐姿的人,可遵循兩個簡單的重點:脊椎全然挺直,及雙手結禪定印。


  一旦身體安置在這個姿勢之後,我們必須知道如何安置心。應該如何安置心呢?首先,我們會注意到各種關於過去及未來的念頭,紛紛在心中升起。過去的念頭可能和幾年前或幾個月前、幾天前、幾小時前,甚至幾分鐘前發生的事有關。對於這些過去或未來的念頭,我們不要追隨。我們只是讓心不渙散地安住於現在。


  不渙散地將心安住於現在,就是大手印的禪修。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這種不住於過去、不住於未來的禪修,必定極為困難,甚至令人畏懼。然而,如果心不投射至已經或尚未發生的事,它將安住於現在,保持開放及輕鬆;自在的感覺油然而生,使禪修成為容易、快樂的經驗。


 


  平靜的心、游移的心


  在身體放鬆且內在不渙散的狀態下,心將暫時保持平靜、無念。在其他時候,念頭將升起,此時的心是游移不定的。當心平靜時,我們能覺知這種狀態,並安住於其中。當念頭升起時,我們也能如此。所以,處理念頭的正確方法是避免兩種態度:
  ·認為念頭是不好的,阻斷它們是必要的。
  ·不自覺地追隨念頭。


  當念頭升起時,我們既不試圖阻斷也不追隨,只是繼續安住在單純的覺知狀態中。


  大手印禪修是將心安住於當下。當心平靜、穩定地安住時,初學者往往會欣喜地認為自己的禪修很好。但另外一種極端是,當許多念頭在心中升起時,他們覺得很沮喪,深感自己永遠都無法真正地禪修。這兩種反應是不對的。


  通常,我們並沒有察覺到自己在追隨念頭;我們被念頭所盅惑。禪修時,我們不需畏懼念頭,不期待它們消失,也不試圖阻斷它們。我們應該以既不排斥也不接受的態度來看待念頭。它們在不在那兒並不重要。


  禪修的重點不在於念頭是否出現,而在於保持不渙散的警覺,不評判也不執著於念頭的好壞。


  如此,這三部份構成完整、真正的大手印法門:離貪執之“足”、虔敬之“首”,及心不渙散、不排斥也不接受事物地安住於當下之“軀”。



  注釋:
  1、心存在或不存在的觀念可能不容易了解。這對接受西方教育的人來說,可能更加困難,因為他們相信心識是腦的產物;佛教則認為腦是心識作用的暫時性輔助物。這種觀念構成“知見”,是禪修所依據的理論基礎。長期及深入的修習,是充實這種知見的必要條件。在此,波卡仁波切只給與簡要的解釋,以幫助我們了解禪修。


  2、此處所提及的傳承上師中,最初的兩位是印度人,其餘的都是西藏人。


  3、在此處,“心”指的是不變的心理特性。換言之,心的本質或本性是不會改變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桑千貝瑪卻闊林 的頭像
    桑千貝瑪卻闊林

    桑千貝瑪卻闊林

    桑千貝瑪卻闊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