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人人都有必要修行嗎?


:修行是非常必要的。並不是外力──其他人或上帝,強迫我們去修行。我們要為自己的苦負責,所以,也要負全責療除自己的苦。我們現在的處境是自己造成的,也要靠我們自己去創造情勢,讓自己獲得解脫。既然人生充滿了苦,所以除了從事日常的例行事務之外,我們還必須有所作為。這個「作為」就是修行,換句話說,是禪修。如果我們不轉向內在修心,反而浪費所有的精力安排、再安排生活的表相,我們的苦還會繼續下去。無始以來,我們的苦一直存在,如果不採取有效的修行方法,苦將永不休止。


一般說來,在非常富足的環境下,很難以修行佛法,因為有許多令我們分心的事物,妨礙禪修。不過,令我們分心的真正根源,不是工業的機器、食物或諸如此類的東西,而是我們的心。


當我首度訪問西方時,很高興意外地見到,一方面物質上很進步,同時大家對於修行和各種禪修,也很感興趣。許多人很真誠地探索人生更高的意義,努力超越每天生活上無異於禽獸的俗慮。就這方面來說,我認為大家設法結合精神生活和實際的生活方式,是非常明智的作法,這提供心靈上深度的慰藉以及物質上的舒適。對這些人來說,生命必定不是一個空洞的承諾。


 


用許多不同材料備辦的食物,可能會非常美味。同樣,如果我們有一份工作或諸如此類的日常活動,同時盡量下功夫圓滿修行道、遵循佛法,生活可望變得非常豐富。結合這兩種生活取向,將獲得深遠的利益。


 


在日常生活增添一分對佛法的理解,對於一個人的心、感受和經驗,都會造成很大的差異。他的困惑會少得多,在這個物質世界中遇到困難時,所受的苦也會大為減輕。他能夠駕馭自己的心,有一個富有意義的精神架構,讓他能夠在其中善巧地處理困境。這不僅適用於每天的生活經驗,尤其更適用於死時將面臨的經驗。


 


如果我們從未做過任何修行──從未透過禪修的訓練去修心──環繞著死亡的經驗,確實可能會很恐怖。不過,對於最高明的修行人來說,死亡就像愉快的返鄉之旅;幾乎就像去美麗的公園野餐一樣。即使對於還沒有透過禪修而達到最高證量的人來說,死亡也可能是舒坦而非可怕的經驗。這種人能夠很輕鬆自在地面對大家終究都必須面對的死亡。他不會為了自己即將面臨的經驗,或必須把鍾愛的人、財產、身體留在身後,而擔心害怕得不知所措。


 


這一生大家都經歷過出生,現在正處於逐漸老化的過程。餘下來可望會發生的一件事,就是我們的死亡。雖然我們應當對自己的修行賦予更高的目的,不過,如果我們的修行能夠幫助我們,以平和的心面對不可避免的命運,我們的禪修就算已經非常管用了。


總之,禪修的表相並非重點所在。不管我們坐著的時候,兩隻手是不是這樣合掌,腳是不是那樣盤著,這些都無關緊要。


不過,非常重要的是,要察看我們所做的任何禪修,有沒有真正療除我們的苦?是否有效地消除蒙蔽內心的煩惱?是否擊潰我們的無明、嗔心和貪心?如果禪修確實減輕這些惡心,就是完美的禪修,真正實用,而且非常值得。反之,如果禪修徒然滋生並助長諸如慢心之類的惡心,那麼禪修只不過是另一個苦因。在那種情況下,即使我們或許會說自己在禪修,其實根本不算是真正依循修行之道或修行佛法。


佛法是用來引導我們遠離苦難和困境的。如果我們的修行並沒有導向這個方向,就是出了差錯,應當調查一下到底錯在哪裡。事實上,所有真正的瑜伽行者最根本的修行,是找出自己的所作所為當中,何者帶來苦,何者帶來樂?然後,盡力規避前者,依循後者。這是至要的修行。


最後一句話。我們剛開始修行佛法,開始禪修,以駕馭我們的心,大家都需要依靠適當的資訊來源。我們應當閱讀相當具有威信力的書籍。發生疑問的時候,應當諮詢精通於學習和實修的師長。這很重要。如果我們所讀的書是沒有通達的人寫成的,會有很大的危險,我們可能會把生命耗費在依循邪道。甚且更重要的是,要選擇正確的師長、上師或喇嘛──他本身必須具備正確的證量,而且必須真正依教奉行。


我們的禪修或修心養性,不應當是被動的。我們不應當盲目地聽信別人,即使是某位大師的話,因而沒有辦法突破苦的束縛。相反地,我們應當運用自己天生的智能去檢查,看看他們建議的行動方針是否有效。如果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某個教法有效而且有幫助,就要盡全力去依循。好比一旦我們發現有充分的理由,可以預期某種藥物能夠把我們的病治好,就應當服用它。否則,如果我們不管手上拿到什麼東西,都把它吞下去,會冒很大的危險,不但沒有把病治好,反而使它更惡化。


這是我對有興趣學佛和禪修的初學者最後的建言。性靈的探索可能很值得一試。即使你沒有辦法修行佛法,僅僅是理解佛法,就能夠豐富你的生命,令生命富有意義。


 


問:每一個教派,都說自己最好?


答:沒有錯。印度教徒說他們自己最好。基督教徒說自己最好。不僅是佛教徒,回教也說他們的道最好。不管有成千上萬種宗教,全部都說自己最好。我在這裡舉一個例子。你去買東西、做生意。不談宗教,不談修行,我們只談生意。買東西或做生意的時候,人家說「這個品質最好的東西。你應該買下來。」你是不是馬上同意,把它買下來?由此可知,就是做生意,也要運用智慧。不僅這一生,所有盡未來生,都取決於今生你修什麼法門,把整個人生奉獻在那一個修行法門。所以,務必運用自己的智慧。


我回答了這個問題,就相當於回答其他類似的問題。例如,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種宗教,要能夠真正在內心證明那一個對,那一個不對。如果有時間,應該研究其他宗教。把你審查的任何一個宗教,和佛教比較一下。佛教和另一個宗教,你都要研究,然後用自己的智慧審查,究竟那一個比較合邏輯?不要只聽到有人說什麼,你就採信。要看那一個比較有邏輯根據。任何人都可以說出一些道理。這還不夠。必須有邏輯根據。如果有時間,你應該兩個都研究,再用自己的智慧審查,然後決定要修那一個教派。


  以佛教來說,佛陀本身都說:「我的比丘眾,不應該盲從。應該像分析黃金那樣,分析我所教的佛法。然後依教奉行,奉獻一生。」由此可見,佛教的每一樣東西,都有邏輯根據。佛所教的每個修行法門,都有邏輯根據。問題在於,自己有沒有相當的業和福報去瞭解、信受,而不是在於佛教導的每一個法門是不是都有邏輯根據。


  例如:轉世是事實。事實上,有過去世和未來世。不過,這不意謂,每個人都能了解、信受。雖然佛經講了很多轉世的道理,都有邏輯根據。可是即使你用邏輯根據,向人解釋轉世,如果那個人沒有福報、善業信受轉世,他不會懂的,你的邏輯根據,對他來說,沒有什麼意義。在佛教裡面的不同傳承,道理也一樣,不妨以此類推。


  總之,佛陀教授的佛法,每一樣都有邏輯根據,可以用來解釋。而且,這些教法,是一切種智者解說的。並不是出自某人臆測、杜撰的哲理,基於自私自利,要獲得權力、快樂。不是那樣。佛是憑一切種智,解說什麼是對的,什麼不對。


  佛的教法,越加以分析、修學,你自己越能夠打從內心得到證明,為什麼那是對的,那是錯的。佛說是錯的,是基於什麼道理,說是對的,又是根據什麼道理。發展並運用自己的智慧,內心便會獲得越來越多的佐證。尤其是透過實修,特別是自己的實證經驗,便能夠真正判斷是非。你具有佛所說的同樣經驗,絲毫不爽。


  佛法是一切種智者解說的,佛的心具足慈悲,以慈悲心平等看待每一位眾生,所以,不欺誑。佛具有圓滿的大威力,宣說一切法門,完整、圓滿地導向佛果,毫不欺誑。學習佛法,便能夠正確地判斷,其他一切宗教的正邪。在那個宗教之內,那些正當,那些錯謬。否則,每一個宗教對於正邪,都各自有一套說詞,會令人相當迷惑。因此,發展智慧,極端重要。


  因為生命很短暫,最好是一勞永逸,學習佛教裡面所有不同的宗派,那樣就能夠正確地判斷。佛陀的教法,本質上有了義說,以及因應眾生根基而教授的不了義說。


  我們怎麼能夠相信佛的教法?是因為沒有一尊佛、一切種智者的教法,和其他諸佛,例如,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相牴觸。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一切種智心解說的教法,和另一外尊佛、一切種智者說的法矛盾。沒有這麼一回事。從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一切種智心,解說的教法,和其他一切種智者說的法,毫不矛盾。


  不管某些不具備一切種智的人,對佛的教法,說了什麼,都不算數,毫無意義,因為他不具備一切種智。


 


問:我和很多人一樣,對佛法很嚮往,很想學佛,無奈生活非常忙碌,很難抽得出時間來修行,怎麼辦?


答:人往往有充裕的時間,做無意義的活動,吃喝玩樂、睡覺等等,以及其他許多事情,卻找不出時間修行。一個人找得出很多時間做無意義的活動、消遣,卻很難找得出時間修行。貪著今生安樂,不憶念無常和死亡,世俗法的惡念,導致這一切過患。這個敵人一直安住在心中,恆時妨害自己,不能修行,無法獲得來生的安樂、解脫輪迴、乃至成就佛果。


一般來說,不憶念無常和死亡,有六種過患。其實,那些也是貪執今生的過患。由於沒有捨離、放下、斷除這份貪著,才不憶念無常和死亡,因而不記得要修行。縱然萌生修行的念頭,卻老是一再拖延,下個月、明年等等。那也是出於貪執今生的俗慮、世俗法的惡念。所以,一個人即使設法抽出時間修行,也嘗試修行,由於貪著世俗法的惡念,還是不能夠修得清淨。


進一步說,由於不能夠如法的修行,不能夠防護業行,不能夠持戒,使得一個人作惡多端,這也是世俗法的惡念,貪執今生使然。為什麼一個人的心流,會充塞著堆積如山的惡業,死到臨頭的時候,不能夠死得安詳、快樂、滿足,反而帶著重大的哀傷而死?這是由於不曾修行,今生累積的所有惡業,使人極度憂慮、恐懼惡趣苦,帶著這樣的心情死去。追根究底,還是由於貪執今生的緣故。


最有力的解決之道,是克服、斷除世俗法、貪執今生的惡念。這樣一來,不管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從事什麼活動,吃飯、走路、睡覺等等,一切都會成為法行。


 


問:為什麼修金剛乘,需要更多的功德?


答:為什麼要花比買腳踏車、汽車,更多的錢去買噴射機?道理是一樣的。即使要聽到「菩提心」這個名詞,都需要有很大的功德。並不是每一個佛教徒,都有聽到菩提心這個名詞的業報。雖然都是信三寶的佛教徒,不見得每一個人都有相當的業,可以持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美吽,諸如此類,很容易修行,很容易在短時間內,淨除無數障礙、惡業,累積廣大功德的法門。每一個信佛法僧的人,不一定都有福報持唵嘛呢叭美吽。


 


問:沒有經由指導而去修密乘,有沒有危險?


答:一般來說,可以這麼說。儘可能要有正確的指導,危險性比較少。要靠適當的上師,正確的引導。同時,弟子本身要有福德、善業。主要是,要盡力修出離輪迴的心、菩提心、空性見。自己能夠在這些方面,修得越圓滿,相對的,修密乘就越如法、越圓滿。還有,必須了解密乘的修行次第。要靠正確的指導。


 


問:何謂本尊?


答:本尊在西藏佛教中,是專門用來指佛,不是指世間神。諸佛被無量大悲所拘,依照我們眾生的業報,示現不同的形相。每當有眾生的業報成熟,需要藉著某一種形相,最適合引導這位眾生,那個形相,自然而然地會任運化現出來。本尊是指佛為度化眾生而現的不同形相,所以,觀音是本尊,阿彌陀佛是本尊,藥師佛也是本尊。好比醫生穿一種制服,軍人、君王穿各自不同的制服,顯示他們不同的功能。類似這樣。實質上都是一味的,同樣都是絕對上師、法身,不過,由於各自對眾生發揮特定、不同的功能,才示現不同的形相。


 


問:為什麼佛教說,心識是無始的?


:你現在的心相續源自昨天的心識,而昨天的心相續源自前天的心識。同樣,今天的身相續源自昨天的身體,而昨天的身相續源自前天的身體。


 


同樣,母親子宮內的受精卵源自父母的身體,而父母的身相續源自他們的父母的身體。這一生的身體有其相續,心也一樣。這一生的心是從前一生的心延續下來的。前一生到今生心的延續是在受精卵階段發生的。再往前推,前生的心也是從其前一生的心延續下來的。


 


身和心完全不一樣。身具有成分、顏色和形狀。身有其完全不同於心的肇因和演化。心無形、無色、無相,不過心很清明,能夠察覺客境。心也有其完全不同於身的肇因和演化。果必須和因的種類或性質相似。


 


正如心相續沒有開端,無明等煩惱的相續也沒有始際。今天的煩惱源自昨天的煩惱,今生的煩惱是前生煩惱的相續。由於煩惱的相續無始,輪迴之根的無明相續也無始。因此,輪迴相續沒有始際,苦相續也一樣。


 


問:為什麼輪迴是苦?


答:我們不妨由輪迴的六種過患,來觀察、思惟輪迴苦的本質。


  輪迴的第一個過患是數數不定之苦。在輪迴中,財產、人際關係始終不定,尤其是人際關係。友、敵、陌生人一直都在變化。不僅一生一生地變遷,甚至一生、一年、一個月、一星期、一天、一小時當中也在變動。起初是朋友,很親密,之後遲早會因為對方的想法、行為不合己意,而不喜歡、討厭他。剛開始是朋友,一天或一、二個小時之內,就反目成仇。起初很擔心見不到,不能夠在一起。費盡心機,付出相當的代價,抱著很高的期望,永遠不要分離。心想,如果能夠和他在一起多麼美妙,好像在淨土。經年累月下功夫,等到有機會實際在一起之後,逐漸瞭解那人的內心狀況,很快地開始討厭對方,覺得無趣,不中意。然後,互相爭執,憎恨對方,不想再見面,即使以前曾經千方百計要和對方在一起。類似這樣,起初是難分難捨的朋友,最後反目成仇,甚至不想談到那個人,一想到他,內心就非常不高興,產生瞋恨心。


  整個家庭內的人際關係,一生一生地變化。佛經中提到一個故事。釋尊有一位弟子舍利弗外出托缽,從一個人的家門,看到做兒子的,腿上放著他的小孩。他的太太在屋子裡面。一家人在吃魚,有一隻狗正在啃魚骨,被兒子打。舍利弗發現那家人的父親,生前一輩子都從屋後的水池中捕魚,所以死後轉生為魚。那家人捕來吃的魚,就是他們的父親。做母親的,因為很執著那一家,所以死後轉生為狗,住在家裡。兒子的仇人,很貪戀他太太,死後投胎到太太的腹中,作他們的小孩。兒子抱在膝蓋上的小孩是他的仇人。舍利弗說:「吃父親的肉,打母親轉生的狗,把仇人抱在腿上。可笑的輪迴,荒誕的輪迴景象!」由此可見,從一世到另一世整個狀況、人際關係全部改觀。一度是瞋恨、傷害的對象,仇人,現在變成最鍾愛的兒子。所以,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輪迴的不定過患,就是如此。


  我們應該把這個故事,關連到自己的人生、家庭。現在我們非常執著的小孩、親友等等,過去曾經是仇人。今生的仇人,曾經是過去世的朋友,一度是我們非常親密、貪愛的對象,如今卻成為瞋恨的對象。同樣,家裡的動物,貓狗,牛馬等,就像前面的故事一樣,那些動物不會無緣無故和我們住在一起。它們今生會和自己在一起,一定是由於過去世造的業緣。《三摩地王經》提到,在輪迴之中,必定會變化。父親變兒子,母親變太太,仇人變成親友。所以,輪迴之中沒有什麼是固定不變的。


  禪思過輪迴的過患,例如,第一個是不定過患,之後應該下結論,輪迴的一切,本質是苦,沒有什麼值得執取,也沒有什麼好瞋恨。意思是說,我們名言安立認定是仇人的人,過去世曾經幫助過我們。我們認為傷害、欺騙自己的人,過去世一度是朋友。在一切生中,由仇人變成朋友、陌生人等,關係一再地改變。因此,既沒有理由貪執,也沒有理由瞋恨任何人。


  其次是不滿足過患。不管有多少朋友,甚至全世界的人都成為朋友,還是永遠無法令人滿足。不管擁有多少財富、享受,也從來未曾帶來滿足。正如我前面說的,雖然找到朋友,不過遲早會覺得討厭、乏味,得不到滿足。無論如何,一向都是如此。不管有多少朋友,永遠無法帶來滿足。物質受用也一樣。當一個人賺到一百元,就會想賺一千,賺得一千,又想賺一萬、十萬、十億永遠不知足,想得到更多,一向都是這樣。不管一個人在輪迴中,獲得多少享用,永遠不會帶來滿足。例如:酗酒是不滿足過患的好例子。不管喝多少酒,永遠不滿足,結果帶來許許多多問題,失業、家庭問題、負債等等,沒有辦法正正當當地做人。有毒癮的人也一樣是輪迴不滿足的過患使然。其他還有許多例子,人際關係的問題,訴訟案件等等。由於輪迴的享受,永遠無法帶來滿足,使人一再地求取,重蹈覆轍,導致層出不窮的問題,人生變得悽慘不堪,總是生活在憂慮、恐懼之中。這只是少數的例子,我們應該以此類推到其他許多方面。輪迴的享樂、受用,實際的經驗很空洞,沒有什麼,內心卻非常不滿足,因而一再地隨逐慾望,樂此不疲,沒完沒了。其實,一個人從來沒有得到滿足,而且永遠如此。同時,帶來許多其他的問題,造下許多輪迴因,必然導致無窮的輪迴苦,時間非常長久。在輪迴中,沒有新鮮的享樂,也沒有以前沒有經歷過的苦難、問題。無始以來,所有輪迴的一切受用、享樂,一個人都經歷過無數次之多。


  總之,輪迴的圓滿、享樂,絲毫不值得執取,空空洞洞,沒有任何實質的東西。輪迴的第一個不定過患,前面講過了。結論是,每一個眾生,都做過自己的父親、母親、子女、仇人、朋友、陌生人。所有的眾生,都曾經是仇人,殺過自己無數次,自己也殺過他們無數次,做過他們的仇人,互相殺害無數次。自己和一切眾生,無始以來,曾經無數次做過朋友,彼此幫助,也無數次做過仇人,彼此傷害。每位眾生,過去世都做過自己的丈夫、太太無數次。在輪迴之中,無論遭遇如何,沒有一件新鮮事。就像我前面說的,輪迴中沒有新鮮的苦樂,一切都經歷過無數次了。


  第三個過患是數數捨身。我們無數次獲得人身,然後去世。我們得到過的一一人身,所有的骸骨,堆積起來的話,會遍滿虛空,毫無間隙。生為豬的時候,鼻子投入污泥或垃圾中,吃下的垃圾堆積起來,遍滿無邊的虛空,毫無空隙,數量何其多!還有,生為蚯蚓的屍體,全部堆積起來,會充滿整個無邊際的虛空。我們也做過鱷魚無數次,身軀、嘴巴都很長,有許多牙齒。如果不去分析,不思惟輪迴的本質以及業,當我們看到鱷魚的時候,會認為自己是人,牠是動物,彼此毫無關連。好像鱷魚從來沒有做過人,自己也從沒有做過鱷魚一樣。貌似如此,其實大錯特錯。鱷魚無數次做過人,只因沒有修行,才落得這種下場。還有叮人的蚊子,發出滋滋聲,騷擾我們,令人生氣,而用手把牠打死。那些小昆蟲,叮人的蚊子,過去世無數次,像我們一樣做人。由於沒有修行,沒有在佛道上開展心性,才落得如此下場。牠們曾經是人,今生卻變成小昆蟲。今生自己倖得人身,是過去世持戒及發過許多善願的緣故。而這隻蚊子,卻得到細小的昆蟲身。不過,自己雖然得到這個人身,如果不能夠好好地修行,無始以來在我們的心流中,有非常多的業種子,會促使我們轉生成這種種昆蟲,例如騷擾我們、咬我們的小昆蟲。我們也無數次生為人體內的蟲,曾經受生在所有眾生的體內。譬如,生在人的胃部裡面的蟲,小小的蟲,扁扁的蟲,很細很長的蟲,好像線一樣,捲得很緊,拉出來非常長。過去世,我們曾經無數次獲得那種身形,全部堆積起來,遍滿虛空,毫無間隙。這是輪迴向來的本質。


  還有,我們曾經做過老虎。因為輪迴的轉生是無始的,我們所受生過的虎身,全部聚集起來,遍滿虛空,毫無間隙。做老虎的時候,吃其他的動物,把所吃過的所有動物,斑馬、牛等,大大小小的動物的頭,堆積起來,遍滿虛空。我還沒有在電視上見過老虎吃大象。無論如何,我們做過像老虎那樣,一輩子都靠吞食其他動物維生,非常嚇人的動物,其他眾生一見到就很害怕。我們也無數次做過蛇。所有的蛇身堆積起來,遍滿虛空,毫無間隙。做蛇的時候,吃過青蛙無數次。不少次把青蛙放進嘴巴,青蛙的尾部、腳,身體的一半已經在蛇的口中,而青蛙還想逃,張大眼睛,一面緊緊地抓住樹枝之類的東西,試了幾次才放棄。最後,蛇慢慢地把整隻青蛙吞進去。總之,非常恐怖。我們無數次做過蛇,如果把我們所吃下去的青蛙,所吃下的老鼠,如果這一切東西全部聚集在一起的話,將遍滿虛空,毫無間隙。


  還有,我們做過蚊子,雖然它的身體那麼細小,腳細細長長的,不過,全部堆積起來,也遍滿虛空,毫無間隙。我們吸過的人血,全部聚集起來,比大西洋還大,遍滿虛空之多。無始以來在輪迴中,為了人際關係的問題等等,所流下的淚水,聚集起來,遍虛空,毫無間隙。這些是輪迴的第三個過患,數數捨身。總之,整個輪迴的安樂、圓滿,全都不值得執取,本質上唯是苦。


  第四個過患是數數受身。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中,解釋過這一點。把整個大地土,全部做成無數像杜松子那麼小的丸子,用來計算累世母親的數目,還不夠用。今生的母親,母親的母親的母親,一直往上推。整個大地土,都不夠用來計算累世母親的數目。當我思惟這個過患時,通常我會想,還有父親的父親的父親,


  今生獲得這個人身,看起來很潔淨,我們非常愛惜它。雖然現在這個身體變得這麼硬了,原先它是緣自父親的精子,以及母親的卵、血。再往上推,得自父親的精子,又是來自父親的父親,以及父親的父親的父親。卵、血也一樣,推溯起來,是得自母親的母親的母親


  不妨把這個身體,觀想成馬桶或化糞池,裝滿臭味強烈的糞尿排泄物,裡面爬滿了蟲。然後觀想這些東西發生變化,有的硬化成形,被稱為腳、手、頭等等。不過原先都只是受精卵,精子得自父親,血和卵得自母親。事實的真相,就是如此。像這個例子,觀想自己的身體就是化糞池,裡面裝滿糞尿等等。菩提道次第中說累世母親不可計數,用來了解這個例子多少有幫助。有些人的心比較清淨,只要計算累世的母親,就會生起出離心。而我的心不知怎的,相當頑固,如果加上這部份的思惟,效果似乎比較大,比較容易生起要出離輪迴的心。總之,事實上沒有什麼值得貪執的。不貪執的話,就不會再造輪迴因,受輪迴苦。否則,一味貪執,必然形成輪迴因。


  第五個過患是數數高下,這也是輪迴的本質。譬如世間的地位。這一生當國王,被千百人恭敬、服侍,下輩子可能變成僕人或乞丐。甚至在同一生中,不談來世,就可能從高位墮到低階,情勢完全改觀。也許早年很富有,晚年淪為乞丐、僕人。在世界各地,經常聽得到這些事情。此外,在六道輪迴中,即使一個人生在上界的頂處,達到無色界第四層的三有頂,之後還是可能從三有頂墮到惡趣。輪迴的本質就是如此:


「崇高,終必墮落,


積聚,終必消散,


會合,終必別離,


生,終必死。」


  在輪迴中,享盡高位必定墮落。還有,不管一個人積聚多少財富,最後那些財富,必定是消散殆盡。和親友等人會合,最後難免要別離。不管喜不喜歡,事情必然這麼發生,因為這是輪迴的本質。


  輪迴的最後一個過患,是無友伴。在《入菩薩行》提到,一個人出生的時候,獨自來投生,死時也孤伶伶地走。沒有人會陪伴自己墮地獄,無人會來聞問。不管是貴為君王,幾十億人為他工作、服侍,有數不清的朋友,許許多多親人、保鏢,最後還是要孤獨地死去。墮地獄也是一個人去,沒有人會來作伴。不管有幾十億位朋友,到時候一個都帶不走。在地獄受苦,沒有人會來分擔。


  總之,輪迴的本質唯是苦。禪思過上述每一個過患之後,都應該下結論:苦是輪迴唯一的本質,絲毫不值得執取。因此,務必儘量利用這個人身,為解脫輪迴作準備。即使我們今生沒有辦法解脫輪迴,達到涅槃的境界,起碼要盡力修行道次第,戒定慧三增上學等,儘量預作準備,趨近解脫的境地。


 


問:何以人人都有責任使所有的眾生徹底離苦得樂?


答:一、我們每個人的心流中都有佛性、成佛的潛能。這個佛性存在於一切眾生,包括蚊子、烏龜、蛇、小昆蟲等等,每一個生命體都有佛性。由於有佛性,我們可以帶給每一位眾生所有的利益、安樂、解脫,也能夠令量等無邊虛空般的眾生,每一位都免除所有的痛苦和煩惱,不僅是得到暫時的快樂,而且能夠達到究竟的佛果。


二、因為我們這一生得到暇滿人身,使得我們有絕佳的機會運用佛性,充份發揮其功能,修習佛法;也有機會消除內心的一切謬見,達到覺悟,同時能夠為眾生服務,成功地帶給他們暫時的及究竟的安樂。


三、假使我們能夠以慈悲心對待其他眾生,盡力提供協助,不再傷害別的眾生,他們便能夠從我們得到平安、暫時和究竟的安樂。換言之,每一位眾生是否會得到平安、快樂,取決於我們是否修慈悲心。


基於以上三個理由,我們有責任使每一位眾生解除所有的痛苦,得到一切安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桑千貝瑪卻闊林 的頭像
    桑千貝瑪卻闊林

    桑千貝瑪卻闊林

    桑千貝瑪卻闊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