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息止惑障所修之五種觀法。又作五觀、五念、五停心、五度觀門、五度門、五門禪。即:


(一)不淨觀(梵 acubha-smrti),乃多貪之眾生觀想自他色身之不淨而息止貪欲之心。如觀想死屍青瘀等相以對治顯色貪,觀想鳥獸噉食死屍以對治形色貪,觀想死屍腐爛生蟲蛆之相以對治妙觸貪,觀想死屍之不動以對治供奉貪,及觀想白骨之骨鎖觀以對治以上之四貪。


(二)慈悲觀(梵 maitri-smrti),又作慈心觀、慈愍觀。乃多瞋之眾生觀想由與樂拔苦而得之真正快樂,以對治瞋恚煩惱。


(三)緣起觀(梵 idampratyayata-pratityasamutpada-smrti),又作因緣觀、觀緣觀。乃觀想順逆之十二緣起,以對治愚癡煩惱。


(四)界分別觀(梵 dhatu-prabheda-smrti),又作界方便觀、析界觀、分析觀、無我觀。乃觀想十八界之諸法悉由地、水、火、風、空、識所和合,以對治我執之障。外道於身心常執為我而起我執,故於地、水、火、風、空、識六界起因緣假和合之分別,若觀無我,則能對治我執。此觀為聖道之方便,故稱界方便觀。


(五)數息觀(梵 anapana-smrti),又作安那般那觀、持息念。即計數自己之出息、入息,以對治散亂之尋伺,而令心念止持於一境,為散亂之眾生所修者。此外,五門禪經要用法中以念佛觀(梵 buddhanusmrti)取代界分別觀,而與其他四觀合稱為五門禪。所謂念佛觀,即念應身、報身、法身等三佛身,以次第對治昏沈暗塞障、惡念思惟障、境界逼迫障等三種障害。


〔菩薩地持經卷三力種性品、俱舍論卷二十二、卷二十九、大毘婆沙論卷四十、瑜伽師地論卷二十六、順正理論卷五十九、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十一、大乘義章卷十二、摩訶止觀卷七之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桑千貝瑪卻闊林 的頭像
    桑千貝瑪卻闊林

    桑千貝瑪卻闊林

    桑千貝瑪卻闊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