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法入於道,有什麼方法呢? 


 


令己所修之法入正道,首先必須依靠善知識, 


 


依止具相上師極關要,眾多功德由彼而引生。 


 


【令己所修之法入正道,首先必須依靠善知識,依止具相上師極關要】:要使修法入於正道,表面上看有很多方法,如發願、念經、祈禱、作佛事、閉關、放生、參學……但所有的方法中,最重要、最行之有效的就是依止善知識。 


 


最近大家都在學《山法寶鬘論》,裡面講得很清楚:「對於修行人來說,暫時和究竟的一切功德之源泉就是上師。」平時我們常說:「這個人的修行不一定究竟,因為他沒有上師。」戒律中也規定:剛出家的修行人,必須在十年當中依止上師。 


 


什麼是「依止上師」?有人認為依止上師就是給上師提水、做飯,還有些女眾對我說:「上師,我現在沒辦法依止您,我要是個男眾該多好啊……」其實,真正的「依止」並不是這些,而是指在上師面前如理如法地聽受佛法,然後,身語意三門時時依上師的教言奉行。 


 


然而,現在的人對佛法的知識太欠缺了,有時就連最基本的「上師」、「根本上師」、「依止上師」也分不清楚。前段時間我在上海時,有位老居士不承認聽法上師是他的依止師,我就問他:「你認為什麼樣才叫依止師?」他回答:「有個上師答應做我的依止師,而我心中也非常願意,這樣才叫依止師。」更有甚者認為:「給我講法的不是上師,沒有見過面的某某人,才是我的根本上師!」這些說法令人哭笑不得,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對佛法太乏瞭解了。 


 


【眾多功德由彼而引生】:只有依靠上師,相續中的出離心、菩提心、聞思修行、看破今生等功德才能生起,否則,若認為自己了不起,不需要上師也能成就,過一段時間,你可能就跟世間人沒什麼差別了。 


 


因此,依止上師是法入於道的一個最關鍵的問題。 


 


具有什麼條件,才算真正的善知識? 


 


善巧方便慈悲心熾烈,寂靜調柔能忍奇恥辱, 


 


威儀圓滿護戒及誓言,廣聞博學極富於修養, 


 


加持無量能轉他人心,今生不染八法淨若空, 


 


結緣具義解脫引導師,實乃濁世佛陀之化現。 


 


善知識必備十個條件: 


 


1)【善巧方便】:在引導眾生的過程中,上師不僅要有能力和智慧,也要有世出世間的善巧方便。 


 


若一輩子在山洞裡閉關,沒有善巧方便也可以,但要想真正地度化眾生、攝受弟子,僅會講一點佛法是不夠的,還要具足為人處事的種種方便。以前上師如意寶在世時,語言行為極具善巧,不管接觸世間人還是出世間人,皆能令他們心悅誠服。這就是善知識的一個法相。 


 


2)【慈悲心熾烈】:縱然上師廣聞博學、智慧超群,但如果沒有慈悲心,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從不考慮其他眷屬;或者即使考慮,也只關心他們在世間法方面是否圓滿,而不認為他們對佛法特別欠缺,自己應想盡方法轉變其相續,令彼趨入解脫道,這種人就不是真正的善知識。 


 


所以,巴楚仁波切在《大圓滿前行》中把善知識的法相全歸於一點,即具不具足慈悲菩提心,如果相續中遍滿菩提心,則無論他的外表、裝束等如何,也應該依止;若自相續中遠離菩提心,即使表面上的出離心、厭離心、專心修法以及威儀如法等如何善妙,也不應依止。 


 


3)【寂靜調柔】:上師的言行舉止、身口意三門應當寂靜調柔,不野蠻粗暴。 


 


4)【能忍奇恥辱】:末法時代,肯定有很多人、非人、病魔、外緣等各種危害,作為上師,要能勇敢地安忍這一切。 


 


我經常想:上師如意寶二十多年來風風雨雨是怎樣度過的,大家應該很清楚。在這個過程中,不管出現了多大的違緣,上師的聞思修行和講經說法始終沒有間斷過,這源於什麼?源於上師無比的勇氣和毅力。如今這個時代,修行或弘法利生想要一帆風順,不出現任何違緣,恐怕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座的各位法師,你們今後在弘揚佛法的過程中,不管遇到了自身的煩惱、弟子的邪行,還是人、非人的無端阻撓,都要學會堅強忍耐,這是最關鍵的,大家務必要記住! 


 


5)【威儀圓滿】:行住坐臥要合乎威儀,以此才能令世人生信。 


 


6)【護戒及誓言】:謹慎護持別解脫戒、菩薩戒、密宗的根本誓言。若對這些一點都不在乎,要想培養出誓言清淨、護戒如目的四眾弟子是不可能的。 


 


7)【廣聞博學極富於修養】:對顯密的三藏十二部通達無礙,且將這些法如實修持,若不能如此,最起碼也要了知怎樣領眾修行。 


 


現在很多人依止上師時從來不觀察這一點,他們認為上師慈悲一點,整天隨順弟子,就很值得讚歎了。弟子們關注的,不是上師有什麼聞思修的功德,而是上師會不會飛、有沒有神通、能不能降伏鬼怪、打卦靈不靈等等,對外宣傳時,也把上師當作氣功大師一樣,吹捧得怪力亂神……末法時代的顛倒不勝枚舉,實在無法一一道盡! 


 


8)【加持無量能轉他人心】上師應具備不可思議的加持力,無論說話還是做事,都能對眾生有種強大的吸引力,不管對方是善是惡,自然能將他們的心轉變過來,趨入正法。 


 


曾有個新聞記者,以挑釁的態度去聽一位法師講課,本想憑自己的聰明找出佛法的漏洞,之後與法師辯論,令其不得不承認佛教是迷信。然而,在聽法的過程中,他發現佛法竟然無懈可擊,而且法師講的也言之有理,於是想:「算了,今天不找他的麻煩,明天繼續!」接著又聽了兩三天,沒想到,他被佛法的道理深深折服,最後也心甘情願地歸入了佛門。 


 


法王如意寶亦是如此,以前不管去哪個國家,都會遇到一些特別傲慢的人,開始時他們不把上師放在眼裡,但接觸一段時間後,他們的語氣就完全變了,高傲的頭也漸漸低下來了。在我心目中,像上師如意寶那樣的聖者,整個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儘管我也接觸了一些高僧大德和上層領導,但從來沒有像在上師面前那樣,話都不敢說一句,即使要說,心裡也是特別害怕。上師平時說的話,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每一句對我都有極大的啓發性,加持力非常強,這就是真正具法相的善知識! 


 


9)【今生不染八法淨若空】:不為世間八法所染,一點也不希求今生的利益,相續純淨得猶如無垢虛空。相反,如果一味地貪著名聲、財富、眷屬、權勢,這種人肯定不是善知識。 


 


要注意的是,你們在依止上師前,事先多方觀察極有必要,但是,如果已經聽了法,依止了他,不管上師怎麼樣,弟子都應觀清淨心,如果再去譭謗,說他如何如何,過失是相當嚴重的! 


 


10)【結緣具義解脫引導師】:無論誰與之結緣,皆能令彼獲得解脫。如同上師如意寶,不管什麼樣的眾生見到、聞到、接觸他老人家,都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此乃釋迦牟尼佛的親口授記。 


 


在大城市裡,常可以聽到「見解脫」這個詞,動不動就「見解脫的上師來了,大家快來見見啊!」人們拜見的時候,上師也不講什麼法,念幾句彌陀心咒後,下面的弟子便開始介紹:「大家很有福報啊,密宗裡有聞解脫、吃解脫,這位上師是見解脫!機會難得,快快供養啊……」若是真正的見解脫,那確實非常了不起,但這些人是不是呢?我也不好說,可有時聽說「見解脫」特別喜歡錢,我這個分別心重的凡夫心裡總會嘀咕一下,覺得他們的顯現太不可思議! 


 


【實乃濁世佛陀之化現】:能引導與之結緣的眾生獲得解脫的上師,是真正的佛陀化身。 


 


無垢光尊者在《上師心滴》中,講了許多上師的法相,後還增加了革瑪燃匝傳下的「無垢傳承」這一條。其他的論典,如《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事師五十頌》,也有很多這方面的內容,這裡不作廣說。總而言之,具有這些法相的上師,表面上看來跟一般人沒有兩樣,但實際上,就像《涅槃經》講的:他們是佛陀的真實化身! 


 


當以極大恭敬而依止,由彼將生無量無邊德: 


 


厭惡三有出離無常觀,看破今生摧迷現我執, 


 


心性調柔具備聞思修,信心廣大並且具學問, 


 


此生有義來世獲勝果,實當悃愊依止諸賢能。 


 


【當以極大恭敬而依止,由彼將生無量無邊德】:我們當以極大的恭敬心來依止上師,由此能產生無量無邊的功德。 


 


依止的方式有上、中、下三種,不管哪一種,都不能離開恭敬心。有了恭敬心,上師相續中浩如煙海般的功德才能融入自己相續,否則,表面上再虔誠,相續中充滿了傲慢或不清淨,上師的意傳加持也不會融入自己的心海。 


 


恭敬依止將產生哪些功德? 


 


【厭惡三有出離無常觀,看破今生摧迷現我執,心性調柔】:對三有輪迴心生厭離,自然生起出離心和無常觀;對今生的一切能看破捨棄,摧毀貪瞋癡的迷亂顯現;我執、我所執的分別念全部得以清淨;原來粗暴的心也能變得調柔。 


 


【具備聞思修】:具備聞思修行的功德。 


 


如果上師十分喜歡聞思修,即使弟子本來沒有興趣,也會逐漸因上師的薰陶而覺得聞思修很有必要。當然,有時這也跟個人的習氣有關。前世聞思修習氣重的人,今生只要看幾眼法本,就會愛不釋手,天天琢磨裡面的內容;習氣非常薄的人,任你怎麼強調聞思修的重要也不管用,兩三天內強打精神看點書,過一段時間又不行了。所以,習氣對於修行人來說,還是特別重要。 


 


談到習氣,我想起了前天來的一個領導,他到我家後一直說:「出家人很舒服啊,整天除了看書喝茶,什麼事情也沒有。每天我回到家,也像你們一樣把房門全部關上,自己好好地喝茶看書。本來我也差點出家了,但現在不可能了,已經有老婆孩子,真是痛苦!」第二天他又來我家,說了很多羡慕出家人的話。事後我想:「平時家裡也會來些客人,但一般都認為我很可憐,光是一個茶壺一本書,沒有任何的生活樂趣。沒想到,這個人的習氣與眾不同,如此讚歎出家的生活,可能他前世也是個出家人吧……」 


 


【信心廣大並且具學問,此生有義來世獲勝果,實當悃愊依止諸賢能】:信心廣大,具足學問,今生可以獲得無窮的利益,來世也能得到殊勝的果位。因此,應當誠心依止具有法相的上師。 


 


假如有兩種人,一是事業發達、財富圓滿的大老闆,一是具有聞思修緣分的普通僧人,二者比較起來,哪種人的生命更有意義?無庸置疑,當然是後者。每天聽一點課、念幾卷經,這種生活不僅對今生有利,來生也能獲得勝妙的果位,大家何樂而不為呢? 


 


故自三門無狡詐諂誑,若病求醫商人投商主, 


 


舟靠舵手行人依護伴,恒時歡喜恭敬而承侍。 


 


【故自三門無狡詐諂誑】:我們對上師應當無有狡詐諂狂地恭敬依止,若是當面說一套、背後做一套,這種行為很不如法。 


 


具體應有什麼樣的心態呢? 


 


1)【若病求醫】:猶如身患重疾的病人遇到了良醫,為使自己早日康復,老老實實地謹遵醫囑,醫生怎麼說,他就怎麼做。 


 


2)【商人投商主】:猶如大海尋寶的商人遇到了商主,對他的指令言聽計從,不敢有絲毫違越。 


 


有些員工對老闆也是特別恭敬,老闆的臉色稍有不悅,他們就非常害怕,拼命地賣力討好。我常想:他們的對境若是具法相的上師,那該多好啊! 


 


3)【舟靠舵手】:猶如無人駕駛的舟船遇到了舵手,定會任其操縱,沒有任何自己的意見。 


 


4)【行人依護伴】:猶如沙漠中迷路的行人遇到了護送者,定可放心地將安危交付予他。 


 


我們依止上師,一定要謹遵師言、依教奉行,否則,輪迴茫茫,苦海無邊,沒有上師的引導就會迷失方向,不可能達到解脫的彼岸。《大圓滿心性休息》也說:「如同患者依藥王,……客人依止護送者,商人依止大商主,舟子依賴於船槳,為滅煩惱離過害,因畏生死成二利,為渡有海當依師。」 


 


【恒時歡喜恭敬而承侍】:因此,要恒時以歡喜心和恭敬心來承侍上師。 


 


「承侍」並不是叫你們天天給上師做事,而是上師歡喜什麼,自己就盡量去做。諸位道友,上師最歡喜的是聞思修行,你們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前面講過,法沒有入道的過失是相當多的,要想斷除這些過失,必須依靠一些竅訣:第一、如理如法地依止上師,昨天講了一部分,今天還要接著講;第二、相續中要生起出離心;第三、發起無上殊勝的菩提心。有了這三點,任何人的修法都能入於正道。 


 


很多道友拋家離友來到這裡,但能不能在有生之年變成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呢?關鍵還是在於自己。若斷除了相續中的傲慢,恭恭敬敬地依止上師,依上師的教言努力生起出離心和菩提心,這樣修行才能圓滿究竟。 


 


昨天提到了,「依止」不是幫上師洗衣服做飯,而是要生起出離心和菩提心,不然,起心動念只是為了自己,就算天天跟在上師旁邊,也不會有多大意義。原來法王在世時,有些弟子為了和上師在一起,走路時就給上師撐傘,目的是什麼?讓人知道自己是上師身邊的什麼人,以此博取今生的名利。這種發心絕對不是出離心,既然沒有捨棄世間八法,他們的修行不一定能入於正道。所以,大家在依止上師時,務必要搞清楚:目的是為了什麼? 


 


若生無有信心之邪見,刹那數劫墮入惡趣中, 


 


故當厲懺生起追悔心,嚴加護持誓言如眼眸。 


 


【若生無有信心之邪見,刹那數劫墮入惡趣中】:在依止的過程中,若對上師無法生起信心,反而常生邪見,那麼,生了多少刹那的惡心,將來就會墮入惡趣受苦多少大劫。《入行論》中說:「博施諸佛子,若人生惡心,佛言彼墮獄,長如心數劫。」 


 


應當了知,上師是極其嚴厲的對境,縱然有個別的言行自己不能接受,也要盡量想:「上師這麼做是有密意的,此為度化眾生而示現的權巧方便。」千萬不要妄生邪見,造下萬劫不復的罪業! 


 


【故當厲懺生起追悔心】:如果已經生起了邪見,則一定要在心中猛厲懺悔:「我這個人實在太壞了,上師給我傳這麼多法,我竟然以怨報德,對上師還要生邪見!」然後拿個大石頭,把自己打得頭破血流(眾笑)。 


 


確實,對上師生邪見的過失是很大的,《事師五十頌》說:「墮入無間地獄等,恐怖地獄諸痛苦,皆由誹謗師所生,此乃佛陀真實語。」為了懺悔這種罪業,必須要在有生之年精進持誦百字明或金剛薩埵心咒,並且發願:從今以後,縱遇命難,我也決不再做這樣的事,再生這樣的念頭! 


 


【嚴加護持誓言如眼眸】:我們要像保護眼目一樣,嚴加護持上師的身語意。 


 


《三戒論頌》云:「根本誓師身語意。」意思是說,密乘的一切誓言,均可攝於上師的身語意當中。作為弟子,若對上師的言行不理解,尤其對密宗上師的一些行為生起邪見,這種過失是特別嚴重的。以前我專門寫了一個《小甘露丸》,告訴大家如何防範,《上師心滴》中也講:如果無緣無故認為上師偏心,對自己不公平而生起瞋恨心,當時應馬上意識到自己被魔加持了,如此誓言才可得以清淨。 


 


所以,對於上師的身語意,我們應如眼目一樣謹慎保護。對於自己的眼睛,不要說大的東西,就算小小的灰塵進去了,也會感到非常痛苦,想方設法把它取出來。同樣,對上師的身語意,一旦稍有觸犯,我們要馬上警覺,勵力懺悔以拔除相續中的過愆,在依止上師的過程中盡量做到如理如法! 


 


虔誠依止殊勝善知識,聞思修行陶冶自相續, 


 


唯慕解脫之願為信念,行為舉止皆趨於善法, 


 


此乃法入於道之竅訣。 


 


這個頌詞相當重要,大家一定要專心聽聞,首先理解字面意思,然後將其內容與自心作反覆的對照。 


 


法入於道有四個竅訣: 


 


1)【虔誠依止殊勝善知識】:虔誠恭敬地依止善知識,在上面已經講過。 


 


2)【聞思修行陶冶自相續】:盡心盡力地聞思修行,使剛強難化的相續得以淨化調柔。過去我們的相續,要麼追求世間八法,要麼認為前後世不存在,對三寶有各種各樣的邪見,這些毛病要想徹底根治,唯一就是要依靠佛法,通過聞思修行才能遣除。 


 


3)【唯慕解脫之願為信念】:修行目的是什麼?就是為了解脫,當然,上根者為一切眾生而解脫,下根者只為自己解脫,但不管怎麼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如果解脫之念從來沒有生起過,這樣的修行人就徒有虛名了。 


 


儘管我天天給你們講法,但返觀自心,經常覺得非常慚愧,這種出離心別說二十四小時,就連一個月中有沒有生起一刹那?我想也是沒有的。在座的各位肯定與我不同,你們是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無論修大乘法還是小乘法,都會有這種解脫輪迴的出離心的。 


 


4)【行為舉止皆趨於善法,此乃法入於道之竅訣】:一切言行舉止皆趨向善法,遠離惡法。這就是法入於道的最好竅訣。 


 


即使無垢光尊者親自來這兒,也不會有比此更殊勝的竅訣了。假如你問他老人家:「現在我已經出了家,心也稍微入了法,但修法怎樣才能入於正道呢?」尊者一定會說:「好好依止善知識,通過聞思修行來淨化相續,在這個過程中,你的目的不是為了治病,也不是為了發財,而是為了從輪迴中解脫……」 


 


所以,考試不是為了分數,而是獲得解脫的一種手段。人生短暫,分數的高低並不代表什麼,唯一重要的是通過考試能讓我們記住很多、理解很多,在相續中植下佛法的種子,有力地根除各種煩惱。若能這樣思維,目的就已經搞清楚了。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基於這個目的,若連這一點都做不到,考試是為了博取讚歎、去寺院是為了當方丈、開會發言是為了隨順領導……這就跟世間人沒什麼差別了,除了表面穿的是僧衣外,內心世界完全相同。 


 


很多人在修行中,法沒有入於正道,中間半途而廢,關鍵在於沒有生起出離心,這一點,看過《山法寶鬘論》、《開啟修心門扉》的人應該有體會。若不能看破今世,所作所為只是為了眼前利益,就像藏地的有些小孩,從小學習念《聞解脫經》,目的是為了長大後超度亡人,不需要像別人打工那樣辛苦,這種人身就沒有任何意義! 


 


在座的各位,肯定都希望修行能夠入於正道,以後圓滿地離開人間,但這個目的能不能實現呢?說句不吉祥的話,我想再過二十年,有些人可能已經還俗了,有些人對佛法生起了邪見,有些人的行為一點也不如法……儘管如此,仍會有一部分人,依然以出家身份來護持弘揚佛教,而他們,就是完全掌握了這些竅訣的人。 


 


修行是個漫長的路程,就像一場長跑比賽,有些人中途就死了,有些人倒在地上爬不起來,有些人跑錯了方向……若沒有掌握好真正的竅訣,令人心疼的現象會紛紛出現。所以,這個頌詞非常關鍵,大家務必要重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桑千貝瑪卻闊林 的頭像
    桑千貝瑪卻闊林

    桑千貝瑪卻闊林

    桑千貝瑪卻闊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